第2部分(第3/4 頁)
罩在美好的氛圍之中,併為自己創造的美好而自豪。
天使,還是上帝
成人如果是〃上帝〃,遇到孩子胡鬧或成績不好,就會用強大的威力來斥責孩子,並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懲罰。比如孩子在學校裡因為考試成績剛剛捱了一頓斥責,心裡非常難受,進了家父母又是一場冰雹,把那個傷口撕得更大了,孩子是沒有辦法抗爭的,只能默默忍受。忍受的後果就是創傷與扭曲,這樣的結果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世界上很難找到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為什麼許許多多的孩子心中滿目瘡痍?關於這一點,我想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會找出一大堆理由,最終證明他之所以那樣做全是為了孩子……
其實,這是因為他們對孩子的愛是〃上帝〃之愛而不是〃天使〃之愛。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母親,讓她具有這種愛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光憑這一點遠遠不夠。在我們的教育中心,我常常說:作為老師,首先,要有看見一個孩子,就愛得眼睛都拔不出來的愛心。但是光有這一點是絕對不行的,光有這一點是不能做一個合格老師的。因為這樣,你會愛得不到位甚至錯位,愛出許許多多的不好的後果。
作為一位教育者,應該是天使而不是上帝,要與孩子平等地相處。對方是農民,我就以農民的方式與他交往;對方是大師,我就用大師的心態與他交往;對方是孩子,我就用童心跟他交往。老師要放下架子,與孩子形成一種朋友式的平等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老師能夠這樣做的話,孩子就會被愛包裹起來。當他提著書包跟著媽媽往回走的時候,渾身都會充滿著幸福……
一些成人總是在扮演伊甸園中上帝的角色。上帝創造了亞當和夏娃,就可以任意處罰;父母創造了孩子,就得唯我是從。這就是現今大多數父母的觀點。他們對孩子擁有無上的權利,孩子的一切都被他設計好了,而不管這樣的設計是否正確。孩子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只能被迫接受。在這樣的情況下,哪能理解並感悟那顆幼小、脆弱的心呢?成人的感悟是孩子心靈力量的源泉,得不到成人的感悟,孩子的心靈就會失去力量,就會乾涸,直至變成沙漠,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培養出來的孩子普遍缺乏人格力量以及精神支柱的緣由所在。
虹橋書吧。
第7節:二、放下棍棒(1)
二、放下棍棒
1?走出〃嚴教〃的誤區
目前仍然有很多熱愛孩子的家長和老師,懷著滿腔的愛卻用恨的方式對待孩子。當他們用傷害孩子的方式來解決完問題之後,就會用〃恨鐵不成鋼〃的說法來為自己的暴力開脫,其結果事與願違,造成了許多恨的苦果。
柔情如鋼
我本人正是有了這樣一段痛徹心扉的經歷之後才有了今天的感悟。
我曾是一位糟糕的母親,不懂兒童的世界,不懂教育,因而與學校的老師一起對兒子實行折磨……
記得有一次,因兒子沒做作業而且還撒了謊,被老師告狀,我捱了老師的訓,回來問他為什麼不好好學習,為什麼不做作業,怎麼問都不吭聲。我跟先生一起把兒子趕出家門,說不要他了。兒子兩手死死拉著門把手,我們兩人一個拉,一個摳他的手,直到把他推到門外為止。到現在我腦海裡還在時不時地浮現出兒子絕望的眼神。
我兒子先天身體就不太好,6歲時就像4歲的孩子一樣。兒子從上幼兒園起老師就開始告狀,說他上課不聽講,自己不穿衣服。其實那時兒子正是到了執拗敏感期,我們不知道,不懂,就折磨他。
現在想起來是幼兒園老師做得不對,中午他們讓孩子脫了衣服睡覺,怕把被子弄髒了。其實3歲的孩子脫了衣服再穿上是很麻煩的。老師告狀說他不穿衣服,我就覺得丟人,覺得他故意撒懶,我就對他喊:你為什麼不穿衣服?為什麼?孩子渾身發抖,兩隻眼睛瞪著我,他被嚇壞了……
後來有一次,幼兒園老師說我兒子上課不看黑板,怎麼說也不聽,讓我到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腦子有問題。我絕望得不得了,騎車子回家差一點讓汽車撞了。回到家我抓住他的胳膊邊搖邊喊,問他為什麼上課不看黑板,他說老師不讓動糖。現在想起來那個老師太差了,她根本不懂得兒童的特點。幼兒園午睡起來要發吃的,那天發了兩塊糖,平時在家裡我們一般不讓孩子吃糖,怕吃壞了牙,所以他覺得糖很珍貴。這個老師呢,不讓孩子吃完糖了再上課,而是讓孩子上完課後再吃糖,還不讓動糖。3歲半的孩子哪能忍得住呢?幼兒園桌子並不像學校那樣擺著,要是兒子看黑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