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的教機,我要把握住它。我把全班集合起來,討論上次那隻鳥我們大家都撫摸了它,是愛的表示,今天這隻鳥,為什麼同樣的作法為反而會使它感到痛苦呢?
孩子說因為那隻鳥是死的,這隻鳥是活的,活的鳥害怕人,所以我們摸它就會痛苦。我說既然這隻鳥不能理解我們對它的愛,那是不是非得用人的方式向它表示愛呢?孩子說不是。我說為什麼,他們說要用鳥的方式對待它。我說那是什麼樣的方式,他們答不上。我說生命是平等的,我們不但要尊重人,也要尊重所有的生命。
但是孩子不懂得〃尊重生命〃含義,我只好給他們講了個故事……
2?怎樣輸入道德價值觀
在世界上有許多專家致力於研究人的道德推理和道德形成的過程,他們發現,對於6歲以上的兒童進行專門的生活中道德衝突的訓練,結果令人鼓舞。對於人來說,道德從表面上看去是利他的,實際卻是利己的。因為任何一個個體都需要為他人服務才能獲得生存機會。如果在孩子發展過程中成人能夠敏感地抓住機會,為孩子輸入道德的價值觀,併為孩子展示親社會性行為,那麼孩子在道德發展上的成果就會非常顯著。專家透過對幾組孩子觀察和測定發現,說教、打罵和懲罰的效果是相反的。在這裡我們展示一節道德價值觀的輸入課,這節課有別於灌輸,在課堂上孩子獲得了愉悅,並獲得了成長。
視死如歸
我說,從前啊,有個國家,它的國王特別喜歡打獵,又愛吃鹿肉,他跟衛隊每天都去打鹿,打的時候不管能不能吃完,都要打死好多,卻只拖走一頭。這樣,許多小鹿失去了媽媽,大鹿呢,不是失去了孩子就失去了伴侶。整個鹿群長年被這種恐懼、傷心的情緒折磨,覺得生不如死。
最悲傷的還是那頭鹿王,它覺得自己身為鹿王卻不能保證鹿群的安全,所以很痛苦。最後它決定,就是冒著被殺的危險也要去見國王。在它出發的時候,整個鹿群都為它擔心,都來送它,送了很遠的路程,直到看不見時才離去。鹿們離去了,仍在哭泣,它們的哭聲震天撼地。
鹿王抱著必死的決心,視死如歸,向王城走去。它昂首挺胸地走進城門、穿過街道,人們吃驚極了,說呀,這頭鹿真是不想活了,它怎麼敢在住人的街上走呢?我們國王最愛吃的就是鹿肉,難道它不怕國王吃它嗎?於是紛紛圍過來看,跟著鹿王一起走。鹿王在眾人的簇擁之下一直走到王宮前面,啪地跪倒在地上。大臣趕忙將此事報告,國王也很吃驚,就讓鹿王進來。
國王問:你來見我,有什麼事?鹿王說:大王您每天只吃一頭鹿,為什麼要殺那麼多呢?您也是有臣民、有父母、有孩子的人呀,您知不知道一個鹿王失去了臣民會是怎樣一種心情?想沒想過失去父母、孩子有多麼傷心?我聽說你們人類最有情感了,您就不能用你們的情感設身處地地想想我們鹿的心情,考慮一下我們的處境?
契約
國王一聽,愣在那兒了,半晌說不出話來。鹿王說:我來見大王您並不是不讓您吃鹿肉,而是懇求您不要再濫殺了。我要與您達成一項契約。我請您考慮一下我的建議……以後不要再帶衛隊打鹿,我保證每天派一頭鹿到您這裡來。國王思考了一下,同意了鹿王的建議。
從此以後,國王不再獵鹿,鹿王也信守諾言,每天派一頭鹿去國王那裡供他食用。這樣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有一次,發生了新的情況。
那次派去的是一頭母鹿,在她被殺的時候突然痛哭起來。國王問她怎麼回事?母鹿說:大王您不知道,再有兩天我就要生小鹿了,我懷胎這麼長時間,今天就要死了。我要是死了孩子怎麼辦啊?它眼看就要來到這個世界上了,難道它連看一眼這個世界機會都沒有了嗎?
→虹→橋→書→吧→BOOK。
第52節:一、孩子才是你的教案(5)
國王很同情這頭母鹿,就讓她回去,讓排在後面那頭鹿來。排在後面的是頭公鹿,聽說這個安排也痛哭起來。它邊哭邊說:我本來可以多活一天,為了這一天,我已經計劃好了,要去森林裡散步,要在草原上奔跑,我要享受陽光,要跟我的爸爸媽媽待在一起,我要讓最後這一天過得十分美好,沒想到今天就讓我死,這太難接受了……
聽到這裡,所有的孩子受到強烈的感染,全都沉浸在巨大的憂傷之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作為老師,你不能只給孩子講故事。如果僅僅停留在講故事、感動這樣的層面是遠遠不夠的。你得提升他們,得給予他們另外的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