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圖頁ぶ揮腥煤⒆釉諮�爸謝竦眯腋8校�⒆硬拍芑竦謎嬲�某沙ぁJ導噬希�聳且桓鋈勸�沙さ畝�錚�沙け舊砭突岣�舜�蔥腋8小! �
※虹※橋※書※吧※BOOK。
第49節:一、孩子才是你的教案(2)
怎樣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禪師正與皇帝談佛論道,旁邊的宰相忍不住了,他說大師,什麼是〃無明〃呢?禪師露出一臉不屑的神色說:像你這種人還配得上問這樣高深的問題?一句話,氣得宰相渾身發抖,但礙於皇帝的情面又不能發作。這時候,禪師一下子溫和起來,說〃無明〃嘛,就是你現在這個樣子。宰相大悟,叩頭謝恩……
這是個製造與運用教機的經典例子。〃無明〃這個詞,含義太豐富了,寫本書也不一定能講明白。人的愚痴,為什麼愚痴;人的貪婪,為什麼貪婪;人的煩惱,為什麼煩惱;遇事想不開,為什麼想不開;感到不快樂,為什麼不快樂;就算快樂了,還會樂極生悲,為什麼?這些愚痴、貪婪、煩惱、想不開、不快樂都從哪裡來?它們的根源是什麼?可以說,所有人心中存在著的〃陰影〃都屬〃無明〃的範疇。就算禪師給宰相講,也不知講到何年何月他才明白。就算明白了,這個關於〃無明〃的道理能不能進入他的心靈、落實到他的行為上去呢?
禪師沒下這樣的功夫,他只是〃不經意〃地,彈指之間,難題便灰飛煙滅了,而且解決了全部的問題……既讓宰相〃看見〃了〃無明〃,又讓他刻骨銘心。說禪師〃不經意〃,但這不經意的背後,卻是絕對的〃經意〃,是真正的匠心獨運,如果沒有高超的智慧,絕對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我們可以想見,在經過這個刻骨銘心的瞬間之後,宰相不但會認真思考〃無明〃,還會拿出實際的行為清除〃無明〃,從而將〃無明〃的〃理〃化作〃無明〃的〃行〃,達到知行合一。
我們的〃教機〃也是這樣,面對〃風雲變幻〃的課堂、〃信馬由韁〃的孩子,作為教師,如何將知識、智慧、情感、愛傳遞過去,不但要傳達到大腦裡,更要種植在心靈裡,讓知識化為智慧,讓智慧昇華為愛。這就需要教師智慧地教學,而智慧教學的關鍵,就是尋找、製造、把握與深化教機。
教師如果能把握這樣的機會,他就可四兩撥千斤,不然,只能千斤撥四兩。
所以說,一個合格的老師必須是運用教機的高手。教機從尋找或製造到把握一環扣一扣,最終都要引向深化與昇華。我對老師說:我們雖然經過長期的培訓,每個單元、每一節課都寫了詳細的教材讓大家閱讀,每個星期還要備課寫教案,寫好教案還要坐在一起討論,但是,進了課堂,都不是了,要把教材、教案統統扔到一邊。這時候教案在哪裡呢?在孩子臉上。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課堂上,你必須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你不要儘想著那個本本上寫著什麼,你的眼睛要看著孩子。你要隨時準備變化,應對變化。在我們的課堂上,變化是正常的,沒有變化就不正常。
這就像打太極拳,你出什麼招式決定權不在你,而在對方。你得根據對方出的招數出招。但是,這樣說並不是平時不準備了。備課是戰略,講課是戰術;只有備課下了工夫,講課才能靈活地應對。課堂上,我們常常會發現設計的方案根本不能用,所以,老師要嘴在講課,眼要掃視,心在感受,每個孩子的狀態、眼神都要盡收眼底。要是孩子的目光是木的,散的,沒有光澤的,就會知道你的方式行不通,就要適時地調整,直到調整到孩子喜歡為止。要是能達到講課的時候眼睛不再看教案,大腦不再想教案,看著孩子的臉,舉重若輕、口若懸河,你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素質教育的老師。
如果你滿腦子都想你的教案,第一段說的什麼,第二段說的什麼,你的內心就沒有空間,眼睛也沒有機會觀察孩子的狀態了,你這是讓孩子順應你,而不是你順應孩子。
老師是鞋,孩子是腳
老師是鞋,孩子是腳,這個觀念在教機的使用上更為適合。有次我們上創造課,課名叫〃荷花池中的女鬼〃,引導的時候,引出了夢的話題,大家便開始講述自己做過的夢,有個孩子說夢見花仙子,七彩的光,捧著一把月季花,用很優美的姿勢拋灑下來,落在她的身上。哎呀,那麼香,那麼美,那麼幸福。另一個孩子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有一次夢見我爸放屁嚼牙打呼嚕,把我給吵醒了。於是全班停下來討論,這是夢呢,還是不是?美好呢,還是不美?結論是,這不是夢,是把現實與想象混淆了,就算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