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車,發現雷鋒駕駛起來手忙腳亂,滿頭大汗。訓練結束後,他問雷鋒是什麼原因,雷鋒回答說自己的駕駛時間太少,一抓方向盤,心裡就發慌。龐士元追問為什麼他的駕駛時間會比其他戰士少,雷鋒說該他開車的時候,班長讓他去打掃衛生或者給菜地鋤草去了。龐士元馬上明白:雷鋒被人穿“小鞋”了!他問雷鋒為什麼不反映,雷鋒回答:打掃衛生、鋤草的事情也要人做,其他戰友先學也好,自己努把力能夠趕上,不應該因為這件事就對班長有意見。龐士元本來還有點打抱不平的心理,但看到雷鋒態度真誠,自己反而受到很大的觸動。這就是雷鋒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即便是被人穿了“小鞋”,他同樣能做到積極地思考,看到事情好的一面。
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會怎麼看?還能保持心理平衡嗎?關鍵在於你怎麼去想。同樣一件事情,我們可以賦予它各種不同的意義:好的、壞的;積極的、消極的。人的認知結構就像電腦的搜尋引擎一樣。如果你鍵入的關鍵詞是快樂、成功、光明、公正、善良,它會自動搜尋出所有相關的文章和網頁;如果你鍵入的是痛苦、失敗、黑暗、不公、惡毒,它也會這樣做。我們的大腦遵循同樣的機理,它會在你注意力聚焦的地方呈現相應的內容,根據你提出的問題來給出相應的答案。如果你問了很好的問題,就會得到很好的答案;問了很壞的問題,當然得到很壞的答案。我們的心態就取決於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注意力投放的方向。
第三章 雷鋒的職業規劃
一個人出生在世界上以後,除了早夭的以外,總要活上幾十年。每個人從成年一直到停止呼吸的幾十年的生活,就構成各人自己的歷史。至於各人自己的歷史畫面上所塗的顏色是白的、灰的、粉紅的或者鮮紅的,雖然客觀因素起一定作用,但主觀因素起決定性的作用;我要永遠保持自己歷史鮮紅的顏色。(雷鋒)
一、“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的雷鋒
愛默生說過:“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為他讓路。”人生如果缺乏一個總的、終極的規劃和目的,心靈就沒有一個穩固的、寧靜的安頓處。如果人生在為無數分散的目標奮鬥,靈魂就無所依託。有了目標,你即使在做一件最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會變得有意義。有使命感、並且事業有成的人都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明確知道自己事業的目標;二是不斷地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1956年,雷鋒小學畢業。在畢業典禮上,本來沒有安排發言的雷鋒突然跑上臺,激動地講了一番話。在雷鋒的老師儲存的教師筆記上,留有雷鋒的發言記錄,“親愛的老師、同學們:我們小學畢業了。很多同學準備升入中學學習。我十分羨慕他們。我呢?我決定留在農村廣闊天地裡,決心做個好農民。將來,如果祖國需要,我就去做個好工人。將來,如果祖國需要,我就去做個好戰士。”
在半個世紀以前,雷鋒的腦海裡當然不會有“職業規劃”、“人生規劃”之類的概念。但他又確確實實在自發地規劃著自己的事業和人生,很早就確立了自己的職業和人生目標。當我們回首雷鋒的一生時,意外地看到:雷鋒日後走過的道路基本符合他當初的職業規劃,貌似不經意間的承諾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雷鋒回鄉當了不到半年的農民,不久進入望城縣委機關當公務員;兩年後,他成了一名鋼鐵工人。在鞍鋼的一年多時間裡,他多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節約能手,出席了共青團鞍山市委和鞍鋼的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是鞍鋼的知名人物;此後,雷鋒應徵入伍,穿上了他夢寐以求的軍裝。在軍隊,他以出色的表現被樹立為典型,隨即被入黨、提幹。
雷鋒是個有目標、懂得自覺規劃事業前景的人。他追趕著社會的潮流,設計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和目標。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被那個時代所選中,成為時代的寵兒、共和國的長子。舉凡成功的人,都很清楚自己將來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也清楚“要怎樣做”才能實現自己所確定的目標。而平庸的人則渾渾噩噩,隨波逐流。雷鋒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很早就明確了自己的目標,為自己描繪了一幅職業發展的藍圖。
在雷鋒看來,“一個人出生在世界上以後,除了早夭的以外,總要活上幾十年。每個人從成年一直到停止呼吸的幾十年的生活,就構成各人自己的歷史。至於各人自己的歷史畫面上所塗的顏色是白的、灰的、粉紅的或者鮮紅的,雖然客觀因素起一定作用,但主觀因素起決定性的作用”;“我要永遠保持自己歷史鮮紅的顏色。”有了這種對人生的明確認識和堅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