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國東北部的沙隆(Chalons)展開決戰,打響了“沙隆戰役”(Battle of Chalons),它是西羅馬帝國最後一次大型軍事行動。
這場戰役就像絞肉機一樣,僅一天就吞噬了十五萬人的生命,上天堂的大道都被塞滿了。
西哥特國王死於亂軍之中,餘部群龍無首,撤出戰場,匈奴軍也在棄屍無數後退回萊茵河畔。
參戰雙方都領悟了傳說中的修羅沙場是什麼樣子,黃泉比良坡有多麼恐怖。
阿提拉為這場搶婚付出了慘重代價,撤退前,他說,I will e back。
果然,養精蓄銳的匈奴大軍在第二年攻入義大利,北部所有城市皆遭洗劫。最終,西羅馬帝國跪地求和,才平息了這場滅頂之災。
453年,阿提拉離奇死亡,匈奴帝國爆發內戰,國勢大衰。阿提拉之子轉而進攻東羅馬帝國,結果折戟沉沙,連自己的小命也搭上了。從此,匈奴人退出歷史舞臺,逐漸被世人所遺忘。
外族的不斷衝擊使西羅馬帝國搖搖欲墜,皇帝們為維持統治,不惜引狼入室,招募日耳曼人作僱傭軍。結果皇帝很快被僱傭軍架空,喪失皇權。
匈奴帝國崩潰不久,西羅馬帝國也終於走到盡頭。
476年,僱傭軍領袖、赫盧利(Heruli)國王奧多亞賽(Odoacer)廢黜年僅六歲的西羅馬娃娃皇帝羅慕路斯。這位末代皇帝和傳說中羅馬城的締造者名字相同,天意乎?
這個曾經稱霸地中海,歷時十二個世紀的奴隸制大帝國,終於在內憂外患中坍塌了。
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誌著奴隸制在西歐的崩潰,歐洲歷史從此揭開新的一頁,以群雄割據、騎士精神和宗教戰爭為特徵的中世紀到來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2 統一! 法蘭克的崛起
西羅馬帝國的廢墟成了日耳曼人的樂園,在日耳曼諸多部落中,最有出息的就是法蘭克。
【克洛維】
下面講一下法蘭克人的搬家過程。
時間:3世紀中葉
原居住地:萊茵河東岸
搬家目的地:羅馬帝國境內的盧瓦爾河以北的高盧大部分地區
搬家方式:破門而入,攆跑羅馬軍隊
法蘭克並不是一個統一的部落,內部四分五裂,若干小部落彼此獨立,各自為政,各有各的首領。
5世紀下半葉,法蘭克諸部落中逐漸形成兩大強勢力量:薩利昂 (Salian)、利普利安(Ripuarian)。
481年,薩利昂首領希爾代裡克(Childeric)去世,他年僅十五歲的兒子克洛維(Clovis;481—511年在位)繼承首領之職,歷史上也把這一年看作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481—751年)的開始。
剛剛上臺的克洛維就遇到一個勁敵——“羅馬國王”西格里烏斯(Syagrius)。
西格里烏斯的父親原來只是西羅馬帝國跨國公司的一位地區經理,工作地點在高盧,職銜是高盧統帥。
公司快垮臺的時候,他合計著不如自己出來單幹,說不定活得更爽。他宣佈獨立,脫離羅馬帝國統治,定都蘇瓦松(Soissons; 位於今法國東北部埃納河畔),建立了一個疆域包括法蘭西島、塞納河(Seine)與盧瓦爾河之間的國家。
西格里烏斯挺能幹,可是和克洛維比起來,他還是個菜鳥。
克洛維聯合其他法蘭克人在“蘇瓦松戰役”(Battle of Soissons;486年)中擊敗西格里烏斯,攻佔法蘭西島,並移都巴黎,開始向南方展開軍事擴張。
五年後,克洛維又在領地以東的圖林根(Thuringer;今德國境內,以圖林根森林聞名)取得一系列勝利。此後,在其他部落協助下,克洛維戰勝了另一支日爾曼部落——阿拉曼(Alamanni)。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朋友多了好辦事,現代人如此,古代人如此,帝王將相更不例外,克洛維進行軍事擴張的大工程中,幾乎每一場大仗都有其他部落的幫助,他對這句話是深有體會。
要想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就必須找一個長期盟友。
克洛維在腦子裡進行了一番海選:汪達爾…阿蘭王國?不行,北非離得太遠;勃艮第王國?地方小了點吧;倫巴第人?連個王國還沒建呢,拉倒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