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兩歲孩子對世界的認知能力,跟一個30歲的成人沒有太大區別,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因為很多事情孩子還沒有辦法表達。所以孩子面對一件事情,都會有自己內在的解決邏輯。這個時候你唯一要做的是去觀察他,並且及時調整,而不是在他沒有向你求助時直接干預。
看完了,我想,可能“打人”這件事也算我誤打誤撞處理對了吧——爸爸的遲鈍激發了小石頭積極的核心。
不過事後,我總想教石頭點兒“壞”。這個壞的概念,不是指品行和道德方面的,而是希望他在面對其他小朋友的暴力侵襲時,不要採取獨自忍受的方式。像在《爸爸去哪兒》電影版現場的這種解決方式畢竟是少數,有一回,一個小朋友將他傷得很重,嘴破了,還流血了。他沒怎麼在乎,我這做家長的看了,又心疼又氣憤。j米j花j書j庫j ;http://__
趁著一次與兒子玩橄欖球的機會,我向他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說:“兒子,你特別棒!你身體很強壯,現在就能做許多事情。但是咱們不能因為自己身強力壯,就欺負別人。不過,要是別人欺負你,太過分了,在你覺得自己要受到傷害的時候,爸爸允許你還手,但你還手要自己掌握輕重,不要把對方打傷。”我自以為自己已經想好了表達方式,但在說的時候還是特別糾結,腦子裡不停思考更準確的表達尺度。
好不容易說完了,這時,石頭的奶奶“特別及時”地插了一句話:“對!你就好好教訓教訓他!”
我的媽呀,我一個激靈,趕緊制止:“媽您別說話,您說教訓人家,萬一把人家打慘了怎麼辦啊!”回過頭又衝石頭強調,“你可以還手,要讓他知道你這麼厲害,他不應該這樣欺負你,你們是好朋友,不可以打架。但你要把他打傷了,他媽媽也會心疼他的。”
我理解我媽,當自己孩子被打了,所有的爺爺奶奶,都恨不得說這句“對,好好教訓教訓他”,但真使不得。“自家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估計對許多家長來說是一個普遍問題。我的觀點是,遇到小事,要給孩子空間,讓他嘗試自己解決。但是面對這種可能帶來身體傷害和心靈傷害的問題,還是明確告訴孩子到底應該怎麼做。
首先,當孩子被打的時候,他要表達他“我不喜歡你這樣”的意願或者讓他把他的感受說出來。當他像石頭一樣不願意表達,而我們又想不出答案的時候,可以嘗試另一種方式,就是問問題。我們可以問孩子“你想怎麼樣?你當時的感受是怎麼樣的?”透過不斷地發問引導他思考,他會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
當然,這些都需要一個過程,特別對石頭,我開始做的時候真的覺得很難,因為他的性格就是不願意表達,嘴上還總說:“知道了,別說啦,好啦好啦,你不要重複了嘛!”
但我必須跟他溝通,如果你不高興,你要說出來,如果疼了,你也要說出來,情緒表達是很重要的。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我尊重你,理論上說,也應該得到你的尊重。孩子之間也是一樣,當我感覺到自己不被尊重的時候,我要把我的情緒表達給你。
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與小夥伴充分交流,既能夠保護自己,又不至於傷害到別人,這也是提高孩子情商的重要途徑。
第19節不能否定孩子的所有“謊言”
不能否定孩子的所有“謊言”
任何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經歷過說謊。但在我從小的記憶中,沒有那種騙人偷東西、欺負別人不承認等惡意的謊言。一些出於自我保護的小謊言還是有的,例如找個理由,讓自己多玩兒一會,或是掩飾一下自己。
記得有一年冬天,有天媽媽炒菜要用大蔥,她嫌登高爬低太麻煩,就讓我去地窖(當時家家戶戶都將冬糧儲存在地窖,地窖兩邊有許多小坑,腳踩著小坑能爬上爬下)裡拿,我小時候貪玩,應聲去拿以後,就跑出去玩了。一玩兒我就忘了時間,媽媽在家左右等不到我回來,結果連菜都做完了,我才拿著蔥回來。
看我這時候才回來,我媽氣不打一處來:“你怎麼回事?叫你拿根蔥拿哪兒去了?”上來就要揍我,我一看媽媽情緒不對,趕緊編了個謊話:“地窖黑,我找到蔥後,發現在裡面出不來”
一個人很難在一生當中不說謊,我覺得,只要用善意的方式來表達,或是撒謊不觸碰原則,都是可以接受、理解並原諒的。石頭基本上和我有什麼說什麼,很少撒謊,只有一次撒謊讓我特別無奈。
那是剛參加《爸爸去哪兒》節目那會兒,我們需要在野外或是鄉下待三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