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識仁波切活佛。
我們這些上海人,都想去西藏。
才丹反而來了上海。
沒有人知道,哪裡才是終點。
死亡男女
朋友把生意做到了幾個億的規模了,最近變得很憂鬱:如果再能給我五百年的活頭,人生才比較有趣。可惜,我們很快都要死的。他問我:這算不算憂鬱症。
我想起葉卡捷琳娜二世面對自己的帝國,說:如果我能活到二百歲,我可以讓全歐洲匍匐在我的腳下。
太短暫了,什麼也來不及窮盡。
面對知識、財富和享樂,人們手忙腳亂,死不瞑目。
人生而不平等;人死而平等、死而地分,現實就是這麼的殘酷。
我對朋友的勸告是:我們去打球吧,或者遊游泳。
非常羨慕女###。
就有女###朋友說女人不會直面死亡,她們憂慮的只是衰老,如果把衰老視作死亡的一部分。
我很少從女###角度觀照世界,感覺這個嘰嘰喳喳的世界完全與我無關。
倒是聽某滬上知名學者費了大約一柱香的功夫闡述“女人是離本我很近的生命體”。
我不得不打斷他:你直接說她們“很本能”得了,多簡單。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接受不了李安的所謂“女###電影”。
身為男人,應該看《教父》,看《美國往事》。
看男人如何終其一生,死得優雅而落寞。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子不語
總有人問我信不信神。
這個問題,雅如“英特耐雄奈爾一定要實現”,又俗如“問世間情為何物”。
如果沒有意外,你這一輩子,應該見過英特兒,但你要說也可以見見英特耐雄奈爾,我就不太相信。
你這一輩子,即便鴻運當頭,可要告訴我說遭遇了情物,還遠不如告訴我說你奇遇了UFO。
所以子不語怪力亂神是對的。沒見過的,子就不曰。
顯然這些莫名的事物,都具備了神的屬###。
作為明暘法師的記名弟子,還算是資深居士,我也曾打坐了一年,練就了過硬的雙盤腿功夫。
到如今還是肉眼凡胎。看上去,我這輩子遭遇神蹟的可能###實在不大。
但這並不妨礙你去相信;並不妨礙你去接近或者聆聽。
總要好過全無敬畏,總要好過心如死灰。
這樣的一種接近或者聆聽的姿態,也是神的屬###。
即柏拉圖所稱的“分有”:所有的向神的姿態,都是對神的“分有”
英國十七世紀的神秘主義詩人約翰?堂恩,在他的《祈禱文集》中寫道:“所有人的死亡都會令我缺失,因我包容於人類之中”。
顯然,這樣一種悲憫的情懷,也是對神的“分有”。
信念
在音樂中感知,總好過在混沌中等死。
還有信念。每次與程益中聊天,總會讓我覺得:“信念”,絕不是一個陌生的詞。
音樂是把我們,從喧囂中割離出來的一刀。
而信念,則是把我們,從所謂“知識分子”群體中割離出來的一刀。
那些江湖與山頭、避世或入世,那些佯狂和自憐,那些蠅營狗苟、錙銖必究,那些道學和鄉愿、大資與小資,在這信念面前,變得不名一文不值一哂。
它可以讓靈魂,如此的剔透。
比如駱一禾,肖開愚評論他“人格近乎完美”。
在悼念海子死亡的最後一篇文稿中他寫道:為什麼我們看見了朝霞?
所幸我們還擁有更多的朋友,或者散佈於共和國的大地,或者乘桴浮於海。
何時何地,何以承受,又何以,被大地所深深拯救
遊離
一個遠方的朋友,總是在快要被淡忘的時候,及時在我們身邊出現,然後再一次地消失。
他保持著對於這個城市、對於我們這班俗人的遊離的姿態。
“全世界日光朗照,唯餘萬里虛空。”
他這樣寫道。
哪裡才是真實之境?
被吞沒的,漸漸虛幻的,其實是他自己。
一個人可以活得那麼抽象。
現在,甚至連他自己,未必知道正身居何處。
就算他永遠消失,我也不會感到驚奇。
值得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