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1975年揭發和處理的三個“反黨集團”——文藝、宣傳界的“法迪爾·帕奇拉米和託迪·盧鮑尼亞集團”、軍界的“貝基爾·巴盧庫、佩特里特·杜米和希託·恰科集團”、經濟界的“阿卜杜勒·凱萊齊、塞·蒂奧多西和基喬·恩傑拉集團”,以及引起世人震驚的80年代初發生的“謝胡自殺”事件。。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三章 德國有形與無形——柏林牆倒塌的前後(16)
據外界估算,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阿爾巴尼亞因政治問題被處決的達45000人,另有90000人左右被關在各地的18個集中營、6個監獄和7個勞改營中。對一個解放初期全國人口剛過百萬,目前人口也才320萬的小國來說,這些數字確實是駭人聽聞的。
無休止的黨內鬥爭,造成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一是霍查等人容不得一點不同意見,造成人人自危的氛圍,政治生活毫無生機,窒息了黨內*。二是在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框架內,必然形成對霍查的唯命是從;在阿爾巴尼亞,對霍查的個人崇拜發展到令人吃驚的地步。三是黨在路線、方針、政策上的錯誤得不到糾正。可以說,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的極“左”路線最終導致了*結局。
徐:阿爾巴尼亞建國後與西方几個主要國家,如美、英、聯邦德國等,一直沒有外交關係。以後,隨著國際共運內部的爭論,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在批判“和平共處”的同時,理論上不作具體分析地把與帝國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的行動,一概斥之為“投降主義”。這種極“左”的理論,加上為了要保持自己的“反帝英雄”形象,當然也就更加不能與帝國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了。而阿爾巴尼亞長期奉行閉關鎖國、自我孤立的對外政策也突出反映在它與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與南斯拉夫、蘇聯和中國的關係方面。請您先談談阿爾巴尼亞與南斯拉夫關係破裂的原因。
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初期,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兩個共產黨和稍後兩個國家之間,建立了比較密切的關係,但1948年6月28日,當共產黨情報局透過關於南斯拉夫問題的決議,開除了南斯拉夫共產黨時,以霍查為首的阿爾巴尼亞共產黨迅速向斯大林靠攏。在1949年東歐開展的所謂“清除鐵托分子”政治運動高潮中,阿當局藉機對親南的科奇·佐澤等人進行了審判,阿南關係隨即全面中斷。這一對鄰國關係的破裂,有以下幾個因素起作用:
首先,南阿兩國在歷史上存在領土和民族等問題。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都向阿爾巴尼亞人提出過領土要求:塞爾維亞人一心想得到亞得里亞出海口;黑山人則企圖得到阿北部的斯庫臺,由義大利和黑山來瓜分。阿爾巴尼亞人則認為,科索沃和居住著阿爾巴尼亞族人的南斯拉夫其他地區,是列強不公正地從阿爾巴尼亞搶走的領土,這些領土屬於阿爾巴尼亞,應當歸還。霍查也曾經說過:“對於南斯拉夫的阿爾巴尼亞人來說,*是一個一直在流血、需要包紮的傷口。”而南斯拉夫則一直指責霍查是“大阿爾巴尼亞沙文主義者”,有建立“純種的大阿爾巴尼亞的野心”。
其次,南阿雙邊關係的破裂也是阿爾巴尼亞國內*的結果。南斯拉夫早在阿黨建黨初期,就對霍查不滿,而傾向於支援科奇·佐澤。阿爾巴尼亞同莫斯科的聯絡最初也是透過南斯拉夫介紹的。斯大林早期曾向南斯拉夫領導人瞭解霍查的情況。南斯拉夫領導人在向斯大林介紹霍查情況的同時,推薦了當時任阿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組織書記的科奇·佐澤。1948年2月,阿共中央委員會批准了由科奇·佐澤提出的將阿南兩國的經濟體制和武裝力量合併的申請,作為兩國政府聯盟的一個重要步驟;同時,批評了反對科奇·佐澤的霍查。南斯拉夫雖然不欣賞霍查,而霍查卻是阿爾巴尼亞當年的最高領導人。可見兩國關係在比較密切的時候就潛藏著很大的隱患。共產黨情報局事件出爐,正好可以使霍查透過蘇聯來遏制南斯拉夫的影響,並打擊科奇·佐澤等反對派。
第三章 德國有形與無形——柏林牆倒塌的前後(17)
最後,由於斯大林在當時的威望以及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地位,蘇南關係的破裂不能不波及到包括阿爾巴尼亞在內的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如果說,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是不得不支援共產黨情報局的決定的話,那麼阿爾巴尼亞則是自覺自願的。在共產黨情報局決議發表後不到48小時,阿爾巴尼亞就採取了措施,中斷了阿南兩國的友好關係,並發表特別宣告,宣佈阿爾巴尼亞“完全一致”支援共產黨情報局決議。在斯大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