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們秘密觀察李氏宗族中王公大臣的行跡,一有可乘之機,他們立即加以逮捕,酷刑逼供,誣其謀反。武則天在朝堂之上設立了一個銅製的告密箱,專門用來接受告密的文書。並明確規定,任何官員不得過問此事,凡是告密的人,不論職位高低,哪怕是農夫樵子,也一律按五品官員的標準供應食宿。更妙的一條是,如果告密有功,那就破格封官;如果告密失實,也絕不加以追究。如此以來,“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酷吏編寫《告密羅織經》,教授門徒,以便羅織罪名害人,並創制出“方梁壓髁”、“獼猴鑽火”、“驢駒拔橛”、“鳳凰亮翅”等酷刑和“求即死”、“死豬愁”、“定百脈”等刑具。這樣,這三個酷吏每個人都殺了數千人,其中尤以來俊臣為最,所破獲的“罪犯”就連及千餘家。在這次運動中,大臣被殺者數百家,李唐宗室被殺者達數百人,刺史以下官吏被殺者更是不計其數。武則天的這種十分過火的恐怖政策,造成了無數人的屈死。
當然,按武則天的想法,殺盡了李唐宗室,又使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道路以目”,確實是無人敢於造反了。
至此,武則天的第三步計劃其實已完全實現,至於做皇帝的名號,只是一個手續問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女皇武則天(6)
公元690年七月,東魏國寺裡的僧人寫了幾卷經書,書中說武則天乃是彌勒佛投胎轉世,應該代替唐朝作閻浮提主(即東方之主)。不久,侍御史傅遊藝率領關中的百姓九百多人來到長安的宮門外,上表請求把大唐的國號改為周,武則天假裝推辭,沒有應允,但升了傅遊藝的官,把他提拔為給事中。不久,朝中百官及宗室、遠近百姓,四方邊遠地區的酋長以及沙門、道士一共六萬多人,組成了一支極其龐大的請願隊伍,重複傅遊藝的請求。
武則天見“民意不可違”,只有順從,於是,在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宣佈改唐為周,立稱號為“聖神皇帝”。她身穿皇帝服飾,光彩奕奕,在洛陽登上了大周皇帝的寶座。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就此正式誕生。
武則天稱皇以後,也並不是萬事順利的。首先,她必須解決兩個矛盾,一是她同李唐宗室爭奪地位的矛盾;一是因濫殺而造成的她與大臣之間的矛盾。隨著時間的推延,她與李氏的矛盾逐漸淡化下來,重要的是要解決與大臣之間的矛盾。而那批酷吏,可就成了替罪羊。武則天禁錮了當年濫告濫殺的二十七名酷吏,處決了來俊臣等人,使矛盾漸漸緩和下來。應當說,武則天晚年時期的政治氣氛還是比較寬鬆自由的,她的統治也應當是穩固的。
但新的危機又出現了。武則天雖與群臣在表面上維持著良好的君臣關係,但當年濫殺所造成的陰影始終無法徹底驅除,因此,她的晚年應當說是很孤獨的。在這種心態下,她求助於自己的男寵,先是僧懷義(馮小寶)和御醫沈南璆,後逐漸不太滿意。在這時候,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把年輕貌美又精通音律的張宗昌推薦給了母親,武則天一見之下,十分寵愛,不久,張宗昌又把哥哥張易之拉了進來,於是,兩兄弟就代替了前面的兩人,成為武則天的又一代男寵。由於武則天在私生活上很需要他們,又在政治上倚靠他們,所以,他們兩人的權勢越來越大,以致連武三思、武承嗣這樣權貴,也都爭相趨奉他們,稱張易之為“五郎”、張宗昌為“六郎”。
二張得勢以後,經常胡作非為,貪贓枉法,隨意打擊不順從自己的官吏,又私自殺害了議論二張兄弟權勢過大的李顯的長子和他的妹妹永泰郡主、妹夫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引起了朝廷官員的憤怒。一些大臣多次收集張氏兄弟的犯罪證據,想將其繩之以法,但都被武則天赦免。官員們看到用法律制裁不了二張,就準備用武力將其殺掉。
政變的目的起初並非為了推翻武則天,僅是為了殺掉張氏兄弟。宰相張柬之等五位朝廷的重要人物,聯絡羽林軍將領以及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一大群勢力,乘武則天臥病不起之機,攻佔了玄武門,突入宮中,在武則天的迎仙宮搜出張易之、張宗昌,就地處死,完全控制了武則天。事情既已至此,就順便把武則天請下皇位,迎立中宗。政變的第二天,武則天下《命皇太子監國制》,第三天,武則天宣佈傳位太子,第四天中宗宣佈復位,武周政權即告結束。
公元705年十一月,八十二歲的武則天在洛陽上陽宮憤恨而沒。死前遺囑:“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第二年,其子唐中宗不顧眾人的強烈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