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激得學人疑情起者,便是殺賊利器,固不必拘有義路,無義路,或半有半無義路等。所謂欲尚無所尚,欲為無所為矣。比來叢林,總以唸佛是誰交令學人一味死參者,亦可笑也。
6、話頭之罷參
問者曰:〃參究話頭以何時已?〃
先生曰:〃是話頭也,在未司前為方便般若,既悟後為實相般若。未悟前參一話頭便是一話頭,有參時有不參時,有打成一片時,有走著而片段不成一片時,迄徹後一話頭該一切話頭,一切話頭為一話頭,大地、山河、風雲、雷雨、四時八節,人我是非,一切三昧,一切修多羅,十方聖哲,四類含生,語的、默 的、靜的、動的,何一而非話頭?學人到此,參也是他,不參也是他,覓一星兒參與不參皆是戲論,皆是諍語,皆不可得、何時而已?落在何處?當人自檢。思之思之。
曰戒、曰定、曰慧?支開為三,理原不二。任何一學,皆可了徹本來,發明大事。未了徹前三學競秀,理有殊;既了徹已,一物也無,事非殊致。以戒言,能持即定,知持即慧;以定言,知定即慧,能定即戒;以慧言,能慧即戒,常慧即定。明其德曰智仁勇,即其體曰法報化,繩其用曰戒定慧。隨處立名,立名即真。既有真也,妄即虛形,非離真而有妄,實藉妄以詮真。真妄虛名,三學焉寄?非達天德者,其孰能遊?志公曰:〃無智人前莫說,打汝色身星散。〃大慧杲曰:〃無智人前莫說,打你頭破額裂。〃今昔永嘆,賢哲徒懷。
………摘自《維摩精舍叢書.黃葉閒談》
第二章 修定與參禪
………定慧初修
鹽亭老人門人樂清南懷瑾 著
佛說戒定慧,為三無漏學。即定言定,實為戒慧二法之中心,且亦為全部佛法修證實驗之基礎;蓋由定而使戒體莊嚴,慧發通明,八萬四千方便法門,皆乘定力而入菩提果海,各宗修法,皆定所攝。唯定並非專指跏趺坐(俗稱打坐)而言,坐與行住臥等,各為四威儀之一,且坐有多種姿勢,修定門中,約為七十二種;諸佛所說,以跏趺坐為最殊勝。跏趺坐中,既得定已,而後於行住臥中鍛鍊如一,乃至應事接物,定力不失,方為堅固。以此證取菩提,如攀枝取果,無不得心應手;然知見不正不徹,修法易歧,攝其理趣法要,略陳端緒,廣探其奧,須遍習諸經論,尤於禪觀等經,如天台止觀、密宗法要等學,詳為會通。
茲略述坐法——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
一、雙足跏趺(俗名雙盤),不能者或金剛坐(右腳放在左腿上),或如意坐(左腳放右腿上)。
二、兩手結三昧印(右手掌仰放左手掌上,兩大拇指相拄)。
三、背脊直立如串銅錢(身體不健康者,初任其自然,定久自直)。
四、肩平(不可斜塌拖壓)。
五、頭正顎收(後腦略向後收,下顎收壓左右兩大動脈)。
六、舌抵上顎(使舌輕接於上齦唾腺中心點)。
()好看的txt電子書
七、兩目半斂(即半開半閉狀,或開而易定則開,但不可全開,稍帶斂意,或閉而易定則閉,但不可昏睡)。
附註事項:
1.坐時褲帶等束身之物,一併放鬆,使身體鬆弛,完全休息。
2.氣候涼冷時,必使兩膝及後頸包裹暖和,否則,風寒侵入,非藥可治,須特別注意。
3.初習定者,空氣光線應須調節,不可使光線太強或太暗;因光強易散亂,光暗易昏沉。座前三尺, 空氣務使對流。
4.過飽不可即坐,昏睡過甚不可強坐,待睡足再坐,方易於靜定。
5.無論初習或久習,臀部必須稍墊高二三寸。初習者,兩腿生硬,可墊高至四五寸,漸熟漸低(臀部不墊,身體重心必至後仰,氣脈壅塞,勞而無功)
6。下座時,兩手搓揉麵部及兩腳,使其氣血活動,然後離座,且當作適度運動。
7。坐時面帶微笑。使面部神經鬆弛,慈容可掬,不可枯槁,免使面容趨於峻冷矣。
8。初習坐時,時間少坐,以適為度,次數多坐,以勤為用,如初練時。強之久坐,必生煩厭。
初習禪坐時,務須極力注意姿勢,如漸久成習,無法改正,影響生理心理,反易成病。此七支坐法,所以必須如此規定,其中皆涵有深義,極合於生理心理之自然法則,不宜或違。
人之生命,首賴精神之充溢,故精神須加培養;培養之法,但使心空身寧,使生理機能,生生不已;生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