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己絕對是“恩重如山”。
前世很多事情都記不起來,但現在關於劉秀華的事情卻脈絡無比清晰,難道說自己回來是為了報恩,還是還債?不過既然重活了,那說什麼也要改變這一切!
“大毛,別嚇姐姐,怎麼了?”劉秀松在回憶的同時用力的握住了劉秀華略帶乾澀的小手,指掌間感受到微微的小繭。劉秀華也感受到了劉秀松不同以往的態度,雖然才只有13歲,可心思細膩,從他用力抓住自己的手的表情,還感受到了他心胸裡的兇戾,好像面對著一隻餓狼。
“姐姐,我都好了,沒事了。”長長的睫毛下,劉秀華那一雙漂亮的大眼睛,漆黑的瞳仁裡映著劉秀松呆呆的樣子,慌亂的神情一表無遺。劉秀松感覺到不對,趕緊鬆開了一半,卻不是放開,而是輕輕的撫了上去,同時開口安慰道。
“大毛,你別嚇姐姐啊,都說了不讓你去爬樹,你還非要爭強好勝爬那麼高,三伢子那什麼樣人,什麼體格,你什麼身體,白楊樹滑不溜手,幸好你掉到了柴禾垛上,不然哪還命在啊?”劉秀華後怕不已,自己出去幫姐姐劉秀環置辦備嫁的東西,聽到了劉秀松墜落的訊息,馬上趕了回來,守了一天一夜,現在看劉秀松突然好了,又著急的責罵起來。
別看她很兇,現在劉秀松卻感覺這個姐姐對自己好的很,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現在應該是1975年,他到前一世還都記得自己的這個經歷,自己聽了三伢子的挑唆,說自己這個“野孩子”,沒膽量,打賭看誰爬樹爬得高,結果自己一個失手,從白楊樹上掉下,險死逃生,姐姐對自己又是“呵斥”,也是從這個時候起對這個姐姐開始厭煩,後來又發生了她小姑接她走的時候沒帶上自己,更加怨恨。
現在想來也是人之常情,人家姑媽來接自己的孩子,自己算是哪根蔥?不過劉秀松對劉秀華的姑媽王紅英絕對沒有好印象,劉秀華的那個婚姻就是她來撮合的,可以說是害死劉秀華的最大幫兇。
劉秀松知道三伢子所說的“野孩子”是農村裡的說法,實際上就是有人生沒人養。
不過前世自己對這個身份始終不能釋懷,可以說是深惡痛絕,也就刻意迴避。
直到很久成人之後,才知道自己父母絕對是個英雄。當時1956年到1968年發了數次大水,最大的一次是在1968年,為了保住集體的糧庫,作為護糧員的父親堅守不退,當時形勢危急,父親片刻不離,母親只好趟水送飯,後來一起被困,終因洪水太大,整個糧庫都被洪水衝散,父母下落不明,自己也就成了孤兒。當時公社還是有很多人對此耿耿於懷,那個時候的糧食比黃金還珍貴,要知道“三年自然災害”餓死了多少人;大家都被沒糧食嚇怕了,這個事情公社裡不會公開說什麼,確實失去了糧食,所以父母也沒落個什麼好,自然也沒什麼榮譽。
劉秀松一直笑著看這個劉秀華蹙眉跳腳的走來走去,數落自己個不停,雖然前世很不喜歡聽,現在看著卻很親切,看到她輕聲細語的,雲淡風輕的,根本算不上責罵。他一邊看著自己的小胳膊細腿,身體到現在都還沒怎麼發育,雖然已經10歲了,看起來還很小。劉秀華雖然穿著帶著補丁的藍花布衣服,黑色布鞋,鞋底打了一層輪胎皮,純正的村姑打扮,跟前世的高雅淑女形象差距極大。劉秀松就“撲哧”一聲,笑了起來,露出了剛換的半截牙齒。
劉秀華也不是真的責罵,也就是趁機說道說道,看著劉秀松那換的牙齒缺了幾顆的樣子,非常滑稽。在當時的環境下,農村的環境也非常淳樸,娛樂也相當的簡單,按照現在的說法叫笑點很低。
現在劉秀華看著劉秀松的豁口牙齒,就忍耐不住,笑了起來。
“走了,我們去吃飯吧,早上小環姐下了圩子,抓了幾隻嘎牙子燉了,還掏了一條黃鱔熬了湯,給你補補身子。”劉秀華說著還用小舌頭舔舐了下乾裂嘴唇,記憶中確實沒有多少機會可以吃到這種魚鮮,雖然家就住在湖邊,但年齡太小,沒有多少機會抓魚,要知道當時的農村只能養豬和養雞,平時靠糧票和工分,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的錢就只能從雞屁股和豬身上得了。
生病的話,成年勞力還好說,村裡為了照顧,一般都會讓衛生員給看一下,孩子如果一旦生病,基本上就是抗過去就過去了,扛不過去就夭了。
湖魚和河魚由於不在公社統籌之列,所以湖邊人只能靠湖吃湖,加點營養就是下湖摸魚了。
………【第2章 好吃的魚】………
一出堂屋門到在院子裡,就感受到空氣裡還有一些冷冽寒風,應該還是春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