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變了,交流也將斷絕。你在全世界旅行,想必有切身體會吧?”
“常常因為語言不通出現問題。”
“對,語言就是那麼一種程度的東西。它作為交流手段非常不方便。所以其他動物未必要選擇語言這種表達手段。”
“是嗎?”
“也許是。又或許,人的語言本是為切斷交流才進化出來的。以之作為夥伴之間的暗號,不讓敵人明白,這確實是劃時代的手段。不過我不知道是否曾有那種歷史背景。”
“哦。”
“也有人認為,其他動物只是還沒有進化到能利用語言的程度罷了。但是,如果沒有語言就很不方便的話,難道它們是在很不方便地活著嗎?聚集在那懸崖斜坡上的燕鷗那麼嘎嘎地喧鬧著,你認為它們活得很不方便嗎?”
“它們是不是連‘不方便’這種事都感覺不到?”
“你那麼想?”
“不是。反駁一下,以便繼續談話。”
“實際上也許確實如此。可能它們既不知道人類定義的語言,也不認為它不方便。人類不能在天空飛翔,但並沒有感覺不方便。看不到紅外線,也沒有感到不方便。但在平時利用那些東西的動物看來,比如從蝙蝠的角度來看,人既不能在空中飛,又不能聽見聲音,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呢?它恐怕會覺得不可思議。”
“是啊。動物不需要語言,所以它們與語言無關地生活著。需要語言的動物,則使用語言來生活。僅此而已。只是人類不明白這回事罷了。人類沒有任何優越性。因為不明白所以調查,那就是科學。可口可樂罐掉到海里,章魚試著用腳去碰碰它——科學不過是這種程度的事情而已。”
“確實如此。”
“總之,要理解動物的語言,必須打破固有觀念去研究,否則馬上就會陷入僵局。”
不僅海豚,野生動物的研究全都費時費力。特別是萊安他們現在全力研究的、分析海豚的“方言”一事,操作非常艱難。他們不研究飼養的海豚,而是以野生的海豚為物件。即便發現成群的海豚,它們也決不會停留在相同的場所。因為要錄音,船必須關閉引擎,還要設定水中話筒,但即使如此殷勤,海豚也未必會來。
透過長年不懈的努力,萊安他們成功地與數種海豚交上了“朋友”。獲得了幾個群體,它們能自行積極來到佈置好的地域……更具體地說,就是他們在馴養野生海豚方面取得了成果。
海豚的聲音從大的方面分有兩種。一種是“克啦聲”,海豚發出這種高頻聲波,透過回聲定位探知物件物,蝙蝠也會這種掃描系統。這種聲音不像“吱吱吱”的叫聲,而是近似於某種磨牙聲。另一種是口哨聲,這是為互相交流而使用的,像口哨似的音。萊安他們研究的,就是口哨聲。
寬咽魚(2)
比利來訪時,他們正在對這種口哨聲進行資料整理。資料是在三個月前收錄的海豚叫聲,總計近一百個小時的量。兩週來比利每天參觀這種過於單調的工作,到了第三週,才有機會到海里潛水。
給海豚錄音預計需要二十天。如果錄不好,時間還要延長。不過萊安說,運氣好的話只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