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東路的入侵金軍突破黃河天險已經渡河的訊息傳到了宮中,道君皇帝一見大事不好,腳底下抹油就開溜了,一些王公大臣也都紛紛收拾行囊準備潛逃,一時間城內人心惶惶。
道君皇帝可以跑,畢竟人家是“太上皇”,國難當頭去“燒香”是可以理解的,並且對於江山社稷逢凶化吉、轉危為安是十分必要的。現任的宋欽宗可不能隨隨便便地就去“燒香”了,當然也可以對大臣們宣傳說,“太上皇”一個人燒香恐怕力度不夠,天王老子會覺得退休的皇帝燒香沒有在職的來得虔誠,但是明眼人很清楚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是要逃跑,畢竟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宋欽宗一看老爹跑了,自己也跑肯定不能了。本來靠著黃河天險,玩一把御駕親征說不準還可以碰碰運氣打敗金軍,但是現在天險變通途了,親征的事情斷然不敢再繼續了。是走是留,這個帶著哈姆雷特標誌的問題,一直困擾他到深夜而無法決定。
正月初四,天剛一放亮,宋欽宗就在宮中緊急召集百官議事,商討是戰是和。其實這個問題不用討論,人家金軍都打到你家的眼皮底下了,目標就是要滅亡你,你還討論什麼呀。 。 想看書來
第 九 回 勇陳東上書殺六賊 忠李綱禦敵守東京(5)
抗日戰爭初期,當局也曾在對日的問題上爭論不休。想和的懼怕日本人的瘋狂攻勢,想戰的也看不清楚勝利的前途,歷史是何其的相似!最後蔣介石國民政府一直沒有對日宣戰,直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發生,美國、英國對日宣戰後才對日本宣戰。當然是有一些如果宣戰了就無法再爭取到國際援助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一直存在著和平解決的幻想,可以犧牲一些國家利益換得苟且的和平。
金兵佔領燕京以後,宋徽宗曾經派遣給事中李鄴出使金軍陣前,請求議和,結果可想而知,碰了一鼻子的灰回來了。你回來也就算了,老老實實彙報,彙報完該幹啥就幹啥去。但是這個小子被嚇破膽了,還喜歡嘮叨,逢人就渲染“賊強我弱”,稱金國軍隊“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下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總之是金兵無所不能,跟天兵天將差不多。本來朝廷上遍佈膽小如鼠的人,聽了這些話,更是覺得金人不可戰勝,早早投降或者逃跑為妙。宋人喜歡起外號,這個長敵人之氣、滅自己威風的李鄴被時人稱為“六如給事”。
宋朝大部分君臣的大體想法也是如此。戰和雙方對時局的判斷有很大的差距,以太宰白時中、李邦彥為代表的主和一方代表了大多數的意見。他們設想效仿唐玄宗“安史之亂”時避禍四川的策略,避敵鋒芒,把首都遷移到襄陽,這裡可是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並且是難於征服的地方。
南宋末年,即使統治者再腐朽沒落,襄陽也是屹立於抗蒙前線幾十年不倒,《神鵰俠侶》中郭靖和楊過兩位大俠也為保衛襄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個遷都的主張得到了準備逃跑而又不好意思逃跑的宋欽宗的贊同,覺得“於我心有慼慼焉”,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但是,以兵部侍郎李綱為代表的少數派不同意這個做法。
這裡先說一下李綱:字伯紀,公元1083年生於無錫,祖籍福建邵武人,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進士,後任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李綱這人也沒有別的大的缺點,就是腦袋裡面少一根弦兒,這樣的人在大宋的官場上是沒有前途的。
順便說一句,除非你是高幹子弟,腦子不靈活的人在什麼時候的官場都是無法混的,因為官場這地方需要太多的智慧對付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宣和元年(1119),首都東京鬧水災,李綱給宋徽宗上了《論水災疏》,要求朝廷注意內憂外患問題。宋徽宗看後龍顏不悅,你讓道君皇帝不高興,他也不是雅量高致的人,他能讓你高興?李綱旋即被謫到福建的沙縣,當時除了廣東和海南島之外,沒有比沙縣更差的地方了。
李綱在沙縣作為一個謫官,他的工作是監管稅收,其實幾乎沒有什麼事可做,大多數時間是與鄧肅等沙縣名士飲宴唱和,日子倒也是逍遙快活。每天早上起來後,就來到興國寺東側的一家小吃店吃早點。店主是一個姓羅的後生,老實巴交,不善言辭。他的老婆倒是聰明能幹,不僅擅長做扁肉、燒賣、魚丸、胖糕各種小吃,而且眉清目秀、面板白淨,是一個大美人。羅後生給他老婆打下手,夫妻倆倒也配合得和和氣氣,日子過得甜甜爽爽。
因為在沙縣人眼裡,她的扁肉最好吃,大家都叫她“扁肉西施”,她的真名字倒被人忘了。其實“扁肉西施”最拿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