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同樣,雖然我們還看不到“文明”像“上帝”那般沒落,但它無疑也具有歷史性。由此更可以看出人類在各個時代一貫需要精神上的純粹的支援而非質疑、以及最高層次上的肯定。而在既往的歷史中,“文明”已經超越“上帝”、“科學”,成為各個時代的人們獲得純粹支援和最高肯定的最大公約數。只有在這個最大公約數下,人類活動(精神的和物質的)才能據此展開。一切的一切,離開“文明”這個前提都無從談起。
也許“文明”會像“上帝”被“科學”取代一樣,會在將來某一天被另一個含義不同但肩負相同使命的名詞取代,但兩次取代其後的原因是相同的。種有先天的優越感,此種自戀乃是種的自我保持的需要,這是先天寓於生命之中的。“文明”這個詞只是人類這種自我保持的本能的最外在的表現罷了。
文明是相對的、又是歷史的,它不具有字面上的優越性,它是包羅永珍的人類現象的另一個稱呼,是本能的產物和人性的化身,是中性的而非優越的。
承載著人類全部未來的文明的背面
承載著人類全部未來的文明的背面
1.被忽視的文明的背面
2.文明始終與其對立面一體兩面
3.全部文明都以外在的提升人的方式內在的削弱了人
4.作為文明背面的最大景觀的現代問題
5.文明程序的每一步都伴隨著人的老化
6.文明最終是消極的
1.被忽視的文明的背面
作為人類現象的文明儘管是中性的,卻始終具有正面的含義。那些釀造人類迄今蒙受的苦難的因素被忽略了,因為從當前來看,文明帶給人們的一切仍然是總體積極的。但是放在歷史的角度,那些被忽略的因素則非但沒有消失,它們的影響還會在以後逐漸顯現出來。讓我們來看看文明的背面吧!人類固然在文明中繁盛,但同樣在文明中蒙受苦難,在“文明”作為一個正面的現象被理解時,它的陰影、它的背面無疑被忽視了。若說人類拜文明之賜而得以有今天的輝煌,那麼單純作為人類現象的中性的文明,在它迷惑人的積極含義之下,那些消極的因素被略過了。“文明”作為積極的東西存在,並不能把文明史中消極的東西擯除。而文明史中人類經歷的創傷,無一不是文明中消極的、不為人知的一面導致。中性的文明在給人類製造繁榮的同時,也將並已經帶來同樣多的創傷。
有觀點認為文明專指人類活動的積極成果,它標誌著人類進步的程度,同無知、野蠻相對立。在這個定義中,人類文明史中消極的因素被忽略了,而它們同樣參與構成文明並導致文明中積極的部分。文明毋寧說是一部流動的人類現象史,野蠻和開化、無知和有知在其中此起彼伏,積極的和消極的因素糾纏在一起,所有對立因素在其中只是一體兩面,難以斷然割裂。總體而言,儘管文明令人驕傲,卻沒有優越性可言。與任何其它生物現象對本體的影響一樣,文明承載著人類全部的未來,在考察文明對人類的影響時,全面的視角是非常必要的。
2.文明始終與其對立面一體兩面
叔本華認為,人是野蠻、恐怖的牲畜,惟有馴化和制服它的工作,我們才稱之為文明。但是人性中野蠻、恐怖的因素能被文明馴化和制服嗎?改造野蠻、恐怖是文明的主要使命或內容嗎?
我們看到手拿聖經和十字架的虔誠的基督徒,同時也是進行殖民擴張、種族屠戮和奴隸貿易的罪犯;教會自詡為上帝的使者和代言人、具有超越世俗的先天權力,但人類文明卻在中世紀步入黑暗時期,人民的福祉並沒有因為無處不在的上帝而提高;在迷信科技的今天,既往的殺戮、飢謹已經漸行漸遠,但是更大規模的、幾乎是全人類共同的災難卻隱約可見。
人類擁有文明,但是遭受的苦難卻不比其他物種少。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災難並非自然所為,人類的最慘烈的悲劇無一不是在文明的外衣下進行的。從殖民者滅絕原住民到納粹屠猶,從印巴分治初期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宗教殺戮到盧安達胡圖族、圖西族之間的種族滅絕,從宗教黑暗到大清洗,文明的災難如影隨形。那些宣稱更文明的力量並沒有使文明蔭庇人類,新的秩序、被今人自詡為文明的東西無一不從血淚中走來。人們總是認為自己的時代處在人類文明的極盛,然而既往的歷史表明,“文明”的一面意味著犁,而另一面總是意味著劍。
文明對人性中殘暴的一面無能為力,並且更確切的說,野蠻、恐怖本身就寓於文明之中。文明不論是由諸如社會改革之類溫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