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由各現代化國家的內部危機演變為世界各國的威脅。全球化在將發達和欠發達國家一併推向現代發展之路時,也為現代問題的全球化製造了相同的條件,在推動現代程序的同時,全球化也使現代化問題同步發展。全球化參與制造了全球問題,而全球問題可以看作是全球化的現代問題的簡稱,因為它是現代問題的全球版,是現代在現代化國家制造的問題的全球化。全球化因為促進現代程序而受到的每一個認可,都會為現代問題的惡化提供更寬鬆的滋長環境。
全球化首先是科學與*共同孕育下的工業化和商業化的全球化,接著才是科學和*的全球化。作為現代兩大支柱的科學和*,以其成果——工業化和商業化——構成現代的主要現象,並透過全球化將工業化和商業化遍及世界。全球化為科學和*提供了全球舞臺,它不但是科學和*的黃金年代,也是現代步入巔峰的啟始,昭示著現代的成熟。在這個階段,科學和*在區域性方面已經暴露的總體性缺陷還不足以抵消全球化程序中它們為各個獨立的國家帶來的好處,問題仍是潛伏著的,收益仍然遠遠超過可以確見的損失。然而正如現代因其優長而無可逆轉地為人接受、走向成熟一樣,當現代發展至其成熟年代以後,現代問題也如昔日的優長一樣開始不可逆轉地逐漸成熟起來。作為現代發展成果的一部分和現代走向成熟的標誌性現象,全球化應該為今日對現代問題置若罔聞的肆無忌憚的發展而被遺責。人類在現代後期承受的所有災難將無一例外的建立在現代視為文明和進步的每一項成就之上,而全球化是促使這些成就泛化和深化的催化劑,並且其本身也是現代成就之一。
全球化是現代發展過程中一個新的起點,是現代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標誌,它使現代更加典型,影響範圍更廣。伴隨這一過程,科學和*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現代得到更充分的發展,現代問題也隨即蔓延擴散至更廣的領域,全球化使現代和現代問題對整個人類的影響愈發明顯。
四.文明多樣性減少的原因
與生態系統的多樣化相似,從整個人類存在的角度看,多樣文明而非單一文明更有利於儲存人類。文明的多樣形態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多種選擇方式,每一種初始的文明形態都是建立並直接源自於對自然的適應上,並且在與自然的磨合過程中,絕大多數文明形態都維持良好並發展壯大。固然它們之間迥然不同,人類的每一種文明形態——無論是非洲部落還是美洲印第安人抑或是澳洲土著或因紐特人——都為人類總體生存提供了有效選擇。只是在這些文明形態的發展過程中,導致它們消長演變的主要力量已經不是自然因素,而是文明形態發展壯大後隨之而來的競爭。
不同文明間的競爭而非自然因素直接導致諸多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形態消亡,並且文明多樣性的削弱過程自各種文明形態對自然適應良好之日起就開始了。中國古代就有黃帝戰勝炎帝和蚩尤並將他們同化的傳說;古時極其豐富的方言和民族語言在經歷洗禮之後只剩下少數,並且僅存的語言也在以很快的速度單一化;多樣而古老的工藝永遠消失,只有透過考古學去推測,各具特色的師徒相傳或血脈傳承的技藝悄然淪落,生產在規模上今非昔比,然而在工藝或技藝的第一線上卻明顯的單一化了。雖然文明版圖上的“合久必分”使文明多樣性的削弱過程出現區域性和暫時的停滯乃至逆轉,然而總體而言伴隨著人類文明程序,文明形態多樣性的削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這種削弱在全球化過程中表現的更加明顯。全球化使文明形態間的競爭舞臺擴大到最大範圍,並使單一的主流文明形態首次成為可能。自地理大發現以來的全球化現象極大的改變了各文明形態的發展,西方文明,或者更貼切的說是其中的工業文明,使大多數西方殖民地的歷史悠久的文明形態趨於湮滅,伴隨其中的是西方文明在原有文明的廢墟上的建立。西方文明在全球化過程中給世界帶來一系列震盪也使更大範圍內的其他文明形態難免被其影響乃至同化。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便再也不是一個封閉的、自給自足的文明體系,而是被漸漸的西方化了,其他文明形態也多如此。雖然政治格局的變化使西方國家不再直接控制原來遍佈世界的殖民地,但是在西方文明的疾風之下,雖然各個殖民地上獨立起來的國家和文明古國的版圖還多少保持著歷史延續,但是其文明形態早已今是昨非,告別過去向西看齊了。
冷戰其實意味著不同文明形態的衝突,冷戰的結束是以*科學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西方文明的勝利,而在全球化重新唱響的今天,擁有強勢文明形態的西方國家利用全球化這個理論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