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上,因而其壯觀很難說是一個奇蹟;並且同樣因為是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集中而非緩慢消耗,以礦物資源為基礎的壯觀也必將是不可再生從而難以長久的。
現代不但是建立在能源的過度消耗之上,也是建立在人的過度消耗之上。現代的高度繁榮使人需要掌握的知識和需要面對的事物大大增加,生活變得複雜、緊張,閒暇時間大大減少,睡眠被犧牲。因為經濟的快速增長,五六十年代在日本首次出現的“過勞死”在其他新興工業國家相繼出現,而慢性疲勞更像瘟疫一樣遍及所有現代化了的社會。不論是英國的工業革命還是美國的西進運動,或者是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每一個經濟奇蹟下都曾經有悲慘的勞工狀況,多數參與者成為工作的奴隸而非主人。現代社會固然充滿活力,然而這與資源的高度消耗一樣以人的高度消耗為前提。甚至與高度的資源消耗相似,高度的精力消耗使人本身的持續發展面臨威脅。現代的生活方式造成婚齡推遲、撫育後代的意願和能力下降、兩性趨同、病患比例上升,無論是生存壓力使然還是現代生活方式的自然結果,人作為一個物種其本身的持續發展已經出現危機。
同時,人類歷史上也首次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人類在現代首次面臨大量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而文明史上曾經出現的任何問題無論多麼深重以至毀滅一支文明,也不曾有一個能夠危及人類全體。這些是現代問題,是這個時代必須反思的危機。戰爭陰影、能源問題、生物多樣性減少、氣候變暖、貧困、疾病等等無不在威脅著現代人。現代無疑是人類史上迄今為止最為輝煌的時代,但它同樣也是一個危機深重的時代。
另外,與之前的時代相比,現代同樣沒有解決一貫的生存悲劇。人類史上最為慘烈的生存悲劇絕大多數發生在現代。例如殖民者對原住民的殺戮、奴隸貿易、大規模的種族滅絕和教派仇殺、肆虐的饑荒;僅死於一戰的人就多達一千萬,死於二戰的人更多達六千萬;爆發於1918年的流感造成五千萬人死亡,而流感對今天的現代人而言仍然是高懸的達摩克利斯劍,愛滋病和癌症取代傳統高致死疾病,在影響範圍上,它們也毫不遜色;時代的變遷並沒有消滅貧困,即便在當代,仍然存在大量的絕對貧困人口。現代人的生存處境與先人相比固然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其中悲劇的成份並未減少,儘管悲劇的內容變化了。總體而言,現代人的生存境況相比現代之前並未改善。
做為顛峰,現代建立在一個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資源基礎上,它的發展方式因而是不可持續的。從整個人類史來看,現代猶如恆星曆經長期平靜運轉後演化為超新星時的爆發階段,壯觀然而短暫,之後便是坍塌、收縮和永久的寂靜。現代同樣是為每位現代人準備的一件看起來靚麗穿起來卻不如預期舒適的衣服,它似乎使現代人比先人生活的優越,然而為了這樣的生活,現代人不得不付出更多。利用漫長地質年代積累起來的資源而迅速發展的現代也打破了原本有利於人生存的平衡,現代問題幾乎涉及人類生存的每一方面,並且每一方面都事關人類全體。農業的高度發達也並未使現代擺脫飢餓等生存難題,在主要的生存悲劇方面,現代較之前時代並沒有明顯改善,這對以作為一個現代人而擁有優越感的人來說無疑是個難題。
對於這些不足,在現代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科學和*無法迴避。科學由於人的先天侷限而必然是偏頗的,它無法真正肩負起人們賦予它那客觀公允的服務人類的使命,現代問題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科學問題,寄希望於科學去解決現代問題最終將被證明是不可行的。*更多的是對人類自身的*,而與人休慼相關的整個生態系統在現代發展深深打上人類烙印的時候被排除在外,成了被所有形式的*去專制的唯一的共同物件。在矛盾還沒有被主流認識接受之前,科學、*受到了相對過分的推崇,但這不是由於對科學和*的真正信仰導致,而是由於無知造成的。另外,科學和*從總體上看遠沒有像被認為的那樣使現代人的總體福利獲得提高。鑑於科學和*的決定性作用,現代批判首先是科學批判和*批判。無論始於何時,全球化的到來意味著全體人類第一次真正開始走到一起,分享同樣的福祉和麵臨同一些問題,它的到來可以說是現代開始步入全盛階段的標誌。這個階段不僅是現代成就的全盛期,而且也是現代危機大幅度發展的時期。“後現代”則更多的折射了現代人浮躁的心態,它的出現意味著現代即將步入顛峰,真正的後現代行將不遠,然而那又將是一個對自詡“後現代”的現代人的麻木浮躁、漠視危機的集體心態展開回應的時代。因而與全球化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