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部分(第2/4 頁)
未甦醒,還躺在憶舒殿內的龍床上渾渾噩噩地昏迷著,所以梁笙德的一應身後事基本上都是固林妤負責處理的。
雖說固林妤將梁笙德的靈柩安置在了太子府的正殿裡,也命人將靈堂好生裝飾妥當了,但旁的事情,固林妤卻並未去做。比如:請高僧為梁笙德和成亦影超度……
固林妤看似將一切都做的很好,可不知為何,有些事情,固林妤卻始終不曾去提、不曾去做。不過,關於固林妤是怎麼想的,冷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到是後來冷晴無意間聽說,梁笙德的靈柩剛一停在太子府的正殿裡,梁笙昊就請了一百零八位禪僧在太子府正殿上拜大悲懺,超度前亡後化諸魂。
而梁笙昊的昊親王府距離太子府並不遠,梁笙昊便又另設一罈於昊親王府前庭,請了九十九位道長,為梁笙德打四十九日解冤洗業醮。
而今天,是梁笙德和成亦影出殯的日子,所以梁笙昊請來的那一百零八位禪僧要在今日開方破獄,傳燈照亡,參閻君,拘都鬼,筵請地藏王,開金橋,引幢幡。道士們則負責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禪僧們行香,放焰口,拜水懺。又有十三眾尼僧,搭繡衣,紅鞋,在靈前默誦接引諸咒,十分熱鬧。
之前冷晴跟著梁笙蘭離開的時候,將眾人趕到靈堂外的梁儒明尚未走出靈堂,這會兒冷晴跟著梁笙蘭回來了,卻依舊沒看見梁儒明的身影。
但既然那些禪僧們眼下能魚貫進入靈堂,那梁儒明肯定是已經出了靈堂了。
遍尋不見梁儒明的身影,冷晴還是問過站在靈堂大門前的梁笙昊了才知道,原來她前腳剛一跟著梁笙蘭離開,梁儒明後腳就出了靈堂。
得知冷晴跟著梁笙蘭走了,梁儒明也未多言什麼,只說他有些乏累,讓因去安排鹵簿停放事宜而晚了幾步進太子府的張玄福扶著他去了靈堂旁的一座偏殿休息。
梁笙昊還告訴冷晴,梁儒明離開的時候還著重交代了,等發喪的吉時到了,梁儒明自會出現,在此期間任何人都不要去打擾他。這個任何人裡,自然也包括冷晴。
說實話,對於梁儒明為何要將冷晴也留在這靈堂裡,冷晴還真是有些想不明白……
難道梁儒明忘了,她冷晴可是和他的四兒子,這大梁國曾經的七皇子、如今的瀟親王有過一段不清不楚的時光啊……
可無論冷晴想不想的明白,既然梁儒明已經吩咐下來了,冷晴當然只能遵從……雖然冷晴知道,即便她違逆了梁儒明的口諭,梁儒明也不會怎麼著她,可……
她總不好當著這滿太子府的人的面違逆梁儒明的口諭罷……梁儒明貴為大梁帝王,面子和尊嚴是最為重要的,冷晴怎麼能明知故犯地去抹梁儒明的面子?
尤其是,冷晴十分清楚,今天最難過的人,莫過於梁儒明瞭……既然梁儒明想要一個人靜一靜,冷晴自然不好去打擾梁儒明。
遂,冷晴端是順從地留在了靈堂裡。
又許是因為梁儒明不在,在場的所有人面上都有一種不言而喻的輕鬆,尤其是那些宦人和宮女、侍衛,簡直都快要將“皇上不在真輕鬆自在”的話寫在臉上了……
雖然太子府的正殿修建得格外大氣恢弘,佔地面積也頗廣,可是單是那些禪僧就有一百零八位,再加上道士和尼僧……近兩百人堪堪將整座正殿佔去了一大半。
又因為今天上太子府來的人人數眾多,未免發生推攘危險,梁笙昊乾脆直接大手一揮,吩咐下去初皇室中人,其餘人等一律在靈堂外等候。
堂堂昊親王發話,誰敢不從?於是,那些想要往靈堂裡擠,想要藉此表忠孝之意的官員們全部消停了,一個個地,只能大眼瞪小眼地站在靈堂外的庭院裡曬太陽。好在如今是臘月隆冬,即便是正午的陽光也不見得有多炙熱,不然那些官員們只怕就有得罪受了。
而冷晴入宮時間雖斷,卻是梁儒明的昭儀,勉強也能算作皇室中人……
於是,冷晴十分有幸地跟著梁笙蘭、梁笙昊、梁笙、梁笙瀟、梁笙豐、梁笙吾幾人進了那間由太子府正殿改成的靈堂。
因梁笙蘭姐弟幾人身份尊貴,而那些禪僧道士們又在做法事,以至於兩方人馬雖同處靈堂內,卻格外涇渭分明
梁笙蘭、梁笙昊、梁笙、梁笙瀟、梁笙豐、梁笙吾幾人並冷晴均站在靈堂的進門處,並不再往靈堂深處進;那些禪僧、道士、尼僧則在靈堂的中間段及後段做他們的法事……
兩方人馬,各據一方,互不相擾。
許是因為身旁站著梁笙蘭和梁笙昊,梁笙豐這個混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