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二人“情好彌協”,暗中相謀起事,而且,幾個人答應事成推梁士彥為帝。
至於宇文忻,也是北周名將,“年十二,能左右馳射,驍捷若飛”。十八歲時,宇文忻即因跟從北周的齊王宇文憲討突厥有功,拜儀同,獲賜縣公。周武帝平北齊,宇文忻也屢立大功,進位大將軍,後又因大敗陳朝大軍而進位柱國。楊堅初執政,尉遲迥在鄴城與楊堅派去的軍隊拒戰,背城結陣,楊堅所遣“官軍”大為不利,將有潰敗之態。當時,鄴城百姓在周圍觀戰看熱鬧的有數萬人,宇文忻見事急,便表示要“以權道破之”,於是他率兵殺入圍觀的百姓群中,見人就砍,眾百姓“大囂而走,轉相騰藉,聲如雷霆”。宇文忻趁亂高呼“賊軍敗了”,使得正想逃跑的“官軍”復振,奮力急擊,最終大敗尉遲迥。事後,宇文忻進封上柱國,封英國公。隋代周後,楊堅陰忌宇文忻威名,尋個小錯就削去他的職權,譴歸於家。落寞之餘,宇文忻便與老友梁士彥、劉昉密謀,準備幹出大事。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三人之中,劉昉文士出身,宇文忻、梁士彥均百戰勇將,也一直未想出什麼一擲即中的好法子來。本來,三人商量伺隋文帝外出祭廟,率僮僕動手駕刺。但此時的楊堅非數十年前和他們一起喝酒、吃肉的普六茹堅,天子之尊,扈衛千乘,一時間下不得手;於是,三人又想在蒲州起事,“略取河北,捉黎陽倉,塞河陽路,劫調布以為牟甲,募盜賊以為戰士”。策劃歸策劃,皆空泛不能施行。
不久,梁士彥的外甥裴通知悉大舅與劉昉、宇文忻的“陰謀”,忙向隋文帝告密。
隋文帝陰狠之人。此時,天下已平,對於老哥們的造反他根本不急,反而貓玩耗子一樣慢慢擺弄這三個老友。於是,他下詔派梁士彥為晉州刺史,“欲觀其意”。
接詔後,梁老頭直樂得要蹦,欣然對劉昉等人說:“這真是天意讓我們成功!”何者,困龍入海,又有晉州一塊根據地,帝業可圖啦。出發前,他又上表向隋文帝請求派心腹薛摩兒為長史一同赴任。隋文帝立馬照準。
公卿大會,梁士彥辭行,隋文帝在御座上一抬下巴,虎狼武士一湧而上,當地把梁士彥、宇文忻、劉昉三個綑成粽子。
楊堅大臉一耷拉,喝問:“爾等欲反,何敢發此意!”
三人不服。隋文帝命當庭押上薛摩兒,立時對證。薛摩兒“具論始末”,把幾個人暗中謀反的事一五一十招來,細節不漏,並講:“梁士彥的二兒子梁剛哭泣諫阻,他的三兒子梁叔諧卻勸他老子說‘作猛獸就要作大老虎那樣的百獸之王’。”廷對鞠審,梁士彥不得不服罪,七十二歲老頭,連同三子(除梁剛外)一同牽出斬首。劉昉雖為文士,”自知不免,默無所對“,死狗不怕開水燙。
幾個人被押送刑場之前,六十二歲的宇文忻看見老戰友高熲,“向之叩頭求哀”,惹得劉昉勃然大怒,怒斥宇文忻:“事已至此,叩頭管屁用!”
隋文帝雖殘忍,但念這三人均是“佐命元勳”,當初沒他們就沒有自己今天,法外開恩,特恕三人兄弟叔侄之命及妾生子性命,遠配蠻荒,財產田宅皆抄沒。
混壹南北的大功——隋文帝滅陳的大業
楊堅稱帝后,一順百順,隋將韓僧壽、李充在河北山、雞頭山兩次大破突厥的進犯,隋將梁遠又在爾汗山大敗吐谷渾,斬其名王。高麗、靺鞨也遣使來朝。
當時,楊堅的隋朝只是繼北周後擁有北中國大部分地區,江南的南朝陳國恰值陳叔寶在位,那位爺是位中國歷史上出名的荒唐皇帝。楊堅稱帝后,陳叔寶派大臣到這個北方鄰國以進賀名義查驗真情。聽說隋帝狀貌不凡,就讓使臣袁彥把隋帝楊堅的相貌畫回來看看。展開畫幅後,見到楊堅魁偉沉毅的姿容,嚇得陳叔寶“大駭”,掩面說:“我不欲見此人”,馬上令人把畫像拿走。
本來,楊堅受周禪之初,同陳國很想搞好“睦鄰友好關係”,當時陳宣帝在位,倒對楊堅不大在乎,也不約束陳兵侵掠北境。隋軍曾一度派大軍南征,恰好陳宣帝崩逝,“兵不伐喪”,隋文帝楊堅下令班師,遣使赴吊,信中也謙恭地“稱姓名頓首”。陳後主覺得隋兵是退走而不是撤走,見來信更加自驕,覆信內有“想彼統內如宜,此宇宙清泰。”之句,惹惱了隋文帝。
陳後主不恤政事,荒於酒色,成天與一幫詩人文臣(時人稱之為“狎客”)通宵達旦酣飲,後宮美貌華服的婦人數以千計,其中以張麗華最受寵愛。張貴妃髮長七尺,光彩照人,聰明伶俐,進止從容,又不妒忌,常常親自給後主拉皮條,大為後主愛幸。陳叔寶不僅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