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 千古風流人物。 …… 聽著聽著,小胖扭首尋望到什麼,手往江對岸一指道:“看,澤東君……” 毛澤東已踏上橘子洲頭,感覺有如置身蓬萊仙境一般。他縱目望去:眼下,滿洲橘樹吐金;遠處,漫山楓葉飄紅,一派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他陶冶箇中,心中的壯歌不覺汩汩湧出: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他縱目望去—— 北去的湘江; 近洲、遠山; “百侶”、人浪; 長空鷹; 水底魚; …… 終而歸結到—— 一碧江天。寥廓而蒼茫,給人美的、憂的、希望的無盡遐思…… 心歌汩汩不絕: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誰主沉浮??誰主沉浮?!…… 百侶戲水、呼號,激得大浪彌空,回地應天! 猶似被人間彌空的大浪惹惱一般,皇天偏要顯顯“神威”,一聲渾濁的悶雷,衝彌空的大浪轟下,頓令人寰震撼。 一時間,雲重天暗,大有搖搖欲墜之勢。無巧不巧,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一批湘江兒女在母親河中盡情遨遊、宣洩之際,楊昌濟亦正攜著愛女開慧在母親河畔,在碼頭上信步。 父女倆今天要到賈誼——太傅祠去。 開慧猝然站定不走了。父親扭首剛要催喚,見女兒的目光凝注在日本小快艇的太陽旗上。 “唉——!”楊昌濟長嘆一聲,“你往旁看看,還有米字旗、星條旗的快艦、商船。” 但見光著膀子的中國苦力在吆喝中,將一隻只沉沉的木箱子扛抬上船。 楊昌濟雖在英國留的學,研究學問,但對這個已走向衰敗的老牌帝國,多無好感。他一面走,一面就從英國輸送鴉片毒害中國入手,揭示出八國聯軍對中國的大炮外交,尤其是對北京圓明園的毀滅性搶劫,剖析得令女兒開慧簡直有振聾發聵之感! 一直到了太傅祠,開慧還沒能從中國蒙受八國聯軍的血難火災之中喘過氣來:“我們中國怎麼能忍氣吞聲?!” “袁世凱就有這個‘本事’。”楊昌濟略露恥笑,輕輕一點。 父女倆剛跨進祠堂大門,背後就傳來熱切的呼喚:“先生!” 父女倆回首,見是五位學子:毛澤東、蔡和森兄妹、向警予和張昆弟。  
第五章:滅頂之禍(5)
開慧這才綻出笑容道:“呀,是你們?!” 一問,才知雙方都從湘江過來,不由得都樂開了! “好,好。這叫殊途同歸。”楊昌濟見到心愛的學生,眼神間便流露出身為教員的欣慰。 向警予望一眼祠堂,開門見山地道明:“我們從史書裡讀到過這位賈誼先輩,也聽先生幾番介紹過,今天特地來見識一下。” “應該的。尤其對於青年學生,漢朝的這位才子算得是一面鏡子。” “‘鏡子’?!” 先生一語,把學子連同開慧的心,一下子給提了起來。 一行學子隨著先生進到祠裡,中堂那尊塑像無疑就是“鏡子”——漢朝的長沙王太傅賈誼了。 溫故而知新。一行學子眼見故人,目睹介紹,耳聽先生不時的“點化”,更知曉這位15歲就名動洛陽的西漢政治家、文學家了。 塑像也似在關注著兩千多年後的後生學子們。他也似有許多話要訴說一般。 楊昌濟的眼光從賈誼的塑像回落到學生身上,寄意良深地說道:“見到你們,他自然有許多話說。他不過就在你們這個年紀出的道,被漢文帝劉恆任為博士。他也像你們這樣胸懷抱負,要報效國家。偏偏被同道中人排擠、打擊,貶到長沙做了個有名無實的王太傅。可敬的是他依然不忘報國的初衷,幾番上書皇帝,批評時政,提出治國要略,特別是削弱諸侯,合力抗擊匈奴貴族的主張。後來他又被拜為梁懷王太傅,哪料這個梁懷王墮馬而死。他竟從此鬱鬱寡歡,不久就去世了!” 學子們沉默了。為32歲英才的沒落,為他的壯志未酬,也為他太不公平的遭遇。 若干年後,毛澤東對賈誼之死,仍耿耿在心,有七律“詠賈誼”為證: 少年倜儻廊廟才, 壯志未酬事堪哀。 胸羅文章兵百萬, 膽照華國樹千臺。 雄英無計傾聖主, 高節終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長沙傅, 空白汩羅步塵埃。 足見毛澤東情愫之深! 讓我們還是回到現時的太傅祠中來吧。 此際,一直在沉思中的毛澤東忽然想到什麼,問:“先生,賈誼貶到長沙,也過江到玉笥山憑弔過屈原?” 楊昌濟頭微微一點,道:“嗯,他跟屈原有太相同的命運。他是以屈原來比照自己,為屈原,也為自己,用心寫下了傳世之作《吊屈原賦》。” 學子們深懷共鳴。誰能料想,自己的人生、命運,又會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