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翁亭記》,《桃花源記》,《岳陽樓記》,《赤壁賦》《滕王閣序》《師說》等等等等。
我一直都沒搞明白為什麼課本上會有那麼多的古文,有人跟我說,這是為了弘揚中華名族燦爛的傳統文化。我很想問這些人,難道中華名族傳統文化就只剩下古文文化了嗎?
國文之所以不興,是不是因為我們很容易就把國文和古文聯絡在一起。畢竟也只有一小撮人才對古文感興趣。很多學生都是為了高考而學,踏上社會沒幾個記著《小石潭記》是誰寫的。
為了明天,我們在今天裡學著昨天的東西,然後到了明天,遺忘今天。很多學生對古文就這態度。我被貶了,心情糟了,看見山了,心情好了,不想死了。 很多古文也就這麼一個思路。而且只要被貶的都是必背的,這都沒辦法,我們都是被逼的。這樣的文章就像韓寒在《三重門》所說的,背了前面,忘了後面,背了後面,忘了前面,揹著揹著就全忘了。
又有人跟我說,那些古文可以啟迪我們的人生,讓我們思考,言下之意是不是現代文做不到,況且經過一系列的翻譯,原文的意思變了沒有,也說不定,很有可能我今天喝的爛醉,然後說老子他媽是個天才。N年之後,大家都錯誤的理解我的詩為,我和孩子他媽都是天才。N世紀以後,我的話就變成了詩,而且是背誦科目。但是大家都沒搞明白我在說什麼,只知道我運用了浪漫主義誇張。
我很想告訴你們其實現在教科書所選的古文大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你非要我說出它的意義,或許我也只能告訴你它鍛鍊了我們的背誦能力。
陶淵明活在現代會有人說他逃避現實,蘇軾活在現在會有人說他拜金。李白活在現在確實有點弱智。當你看到一個人拿著酒杯,對著明月,然後和自己的影子說,來,我們三個喝一杯。我覺得看到這樣的人我一定覺得他神經有問題。
時代在更新,當年新文化運動就倡導白話,沒想到現在書上的古文卻越來越多。
如果你們非告訴古文有多麼好,我看我李東曉以後寫書就這樣寫了:
某夜,吾做一夢,醒來吾哭,蓋餘所夢之境與現實差之盛廣,我哭親筆述之此夢。
吾所夢之境,國文讀物古文全無,吾往昔譯古文之時可用於吟詩作賦,嗚呼嗚呼,幸甚樂哉!
作文的問題
雖然我可以一小時寫兩千多字,一天寫四篇隨筆。但寫作文一直都是我最頭疼的事。、因為我一寫字就想說實話,一說實話就被老師判成三八。後來我知道三八是個貶義詞,並且歸女性專有。我便不再說實話,只說假話,胡話。這時候覺得自己更像女人。因為要一句一句的湊。
湊了半天湊出來還要看看是不是反動,是不涉及計政治因素,是不是會被閱卷老師和諧。一切有感情的像“靠”,“暈”“我草”之類的詞彙都不能出現。否則可能連三八都不如。
我覺得我對以前的同學說的最失敗的一句話是,寫作要有感情,沒有感情的文字不是好東西。結果現在有了感情的連東西也不是。是東西的又不一定是自己的感情。
舉個最近的例子。
作文題目:
草原上開滿了鮮花,但牛的眼裡只有青草。
這個題目相信會有人想到“目光”這個詞,扯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古文。
但是你也無法阻擋我會有這樣的想法:
牛吃草是不變的定理,作為牛它的眼裡就不應該有鮮花,路邊的鮮花牛是莫要採的。
如果它眼裡有鮮花,它就不是牛了,它就只拈花不吃草了。那樣它就不產奶了,因為牛產的是奶,吃的是草。
這樣的邏輯是多麼慎密。多麼現實。當成作文我估計就會被槍斃。
現在作文命題的人真是虛偽,給我一段文字要我的想法,我說了自己的想法他又說我不該這麼想。你到底是要我的想法還是你的想法,你又不是弱智,你連自己想什麼也不知道嗎?
舉一些過去的例子
我看過一些高考0分作文,選了幾個典型的。
江西卷:《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
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誰出的題啊?現在的星空還燦爛嗎?怎麼不改成美麗的太空水呢?這個比較有現實意義。閒話少說,還是寫作文,現在來論證怎麼能夠看見頭上燦爛的星空:拿一個大棒子,狠狠地打在頭上。
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
行走在消逝中?怎麼可能?行走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