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2/4 頁)
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中國人不是孤苦無助,純粹受欺的人質,而是造成歷史正義勝利的光榮戰士。
問:這本書的歷史視野,已經超出單純的中日戰爭?
答:是的!因為個人認為,中日戰爭只是全球列強歷史決戰的一個環節而已,在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並非只是受到日本的侵略,就連所謂的盟國,一方面依靠中國為它們擋住日本的軍力,一方面還在不斷的設法出賣中國。中國所面對的,是整個歷史危機的命運之爭。
根據歷史的事實是,圍堵中國與弱化中國,並非後冷戰時代的列強策略,早在二次世界大戰之時,就是國際強權對付中國的基本策略,過去如此,很遺憾的是,如今照樣,基本原因是,世界無法想象與接受一個富強中國的興起。
問:你對日本人至今不願為侵略中國道歉與賠償,有何看法?
答:假如瞭解一點日本的歷史,這是一點都不足為奇的現象。因為國際強權基本上,就不願日本認清歷史的鑑戒,以方便繼續操縱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與牽制,日本是一個缺乏是非觀念,但是肯定勝利與崇拜強者的民族,對於中國有著歷史性長期與強烈的民族自卑感,同時日本也缺乏這種大歷史深度的反省能力。所以,中國自己都還沒認清歷史真相,中國自己還沒有達到富強之時,日本人就不會有真正的反省與認錯了。
因此,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單是對日本人抗議是無用的,只有中國人自己先能夠知道歷史的真相,同時記取歷史的鑑戒,設法建設一個富強文明的國家,讓日本重新尊重中國的強大,這樣日本才會去面對歷史,否則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將是一個無解的危機。
問:在書中,你也對蘇俄與英國的立場與角色,做了很重要的分析與批判?
答:根據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事實,假如不能說出盟國所扮演的角色,就不能解釋中日戰爭的歷史所有的重大疑點。因為中日戰爭絕非是單純的中日之間歷史仇恨,或是利益衝突而引爆的,而是日本企圖與蘇聯英美等國際強權戰略與歷史的決戰所導至的。
問:由於國共戰爭的政治立場對立,華人對於由哪個政黨領導抗日,一直有不同的資料與看法?
答:這是造成所有中國人無法面對抗日戰爭歷史真相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華人社會之中,政治考量仍然影響到歷史的記錄。不過,近年來中國大陸方面的確已經有了很大的開放,對抗日曆史的真相也有不少的報導,我也引用不少這方面的著作。
根據歷史事實是,抗日戰爭的主要決策與執行,都是國民黨政府所負責的,但是國共戰爭的最後結果,卻是共產黨獲勝,在中國「成王敗寇」的歷史邏輯支配下,中共當然不願意將抗戰主要功勞歸給國民黨。這樣歷史真相就很難不受政治的影響。但是若沒有歷史真相的基礎,如何能夠建立民族的認同,與記得歷史的。
其實,歷史事實就是歷史事實,任何的隱瞞與曲解,都會導至真相的失憶,最後會造成人民對於當權者合理性徹底的懷疑。
問:所以這本書雖然是一個歷史真相的探索,但還是觸碰到政治的禁忌?
答: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歷史真相就是這樣,我無權去迴避事實。當然,說出歷史真相,絕對沒有意思去醜化某個政黨或是一些政治人物,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歷史也已經鑄成了,但是鑑戒必須藉著真相而保留,當今的政治人物實在不必去對號入座的背起歷史的包袱。大家都應在中國的歷史之前,面對真相,記取教訓。讀者更不必受到政治立場的左右,而能實事求是的面對歷史。
問:寫作這本大歷史著作,一定非常的困難?
答:理應如此。因為這段十五年的歷史,有著太多的前因後果,以及國內外的因素牽動,加上立場、觀點的重大差異,單是收集史料就是一個浩大的工作與投資。幸而已經有一些歷史學者對於這段歷史,做了相當深入的研究與資料的收集研判,有了這些基礎,工作才能比較順利的進行。但是,整個寫作的過程,還是一個極大的智力與毅力的挑戰,常常把自己逼到精疲力竭的困境。
除了資料的問題之外,個人認為寫作中日戰爭史,最大的難處,還在於個人掌握歷史的能力,以及排除政治立場的壓力,個人認為,不應神化中國的抗日史蹟,也不要醜化日本的作戰表現,而能實事求是的找出歷史的真相,以及歷史變化的內在機微,才是一部有深度價值抗戰歷史的基本要求。
問:與其它抗日曆史的書籍比較,本書的特點是什麼?
答: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