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的表現是多麼英勇(當然有不少的戰鬥是真實而且慘烈的),但是中共所無法改變的事實是,當時中共的軍力實在有限,在全力“發展“的最高政策指導下,對於日軍只是採取最低限度的游擊戰打法。雖然我們不能排除、更不能抹殺共軍當中一些個別的抗日行動(寫作本書的動機就是要完全忠於歷史的事實),共軍游擊戰的犧牲也是一樣的慘烈,同時在整個中日戰爭中,游擊戰也有戰略牽制作用存在,不過究竟與正規的、硬碰硬的大兵團作戰相比起來,還只是配合的因素。中國戰區從頭到尾真正的硬仗,是由蔣介石所指揮的國軍所負責,盟國是與國民政府組成四強為首的聯合國,日軍是向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投降。
問題是,在後來的國共戰爭中,中共取得勝利,為了消除人民對於國民黨與蔣介石的“記憶“,當然要在抗日戰爭的史實上,有些“調整“,而不願讓中國人民記得,蔣介石是如何堅苦卓絕的領導抗日,與國民政府是如何以實力成為全球的四強,在抗日戰爭的艱苦奮鬥中,如何把列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條約一律撤銷。這樣強調共產黨為抗日中心的政治化“抗戰歷史“,就使得許多的中國人民對於抗日戰爭,失去了史實的焦點,中國人民英勇的歷史貢獻便淪為不完整的政治文宣了。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最大的問題,除了是基本的武器裝備以及軍隊訓練素質落後日本很多之外,中國總體國力與財力,更是無法與已經現代化的日本比較。此外,中國對內無法團結一致,對外難以爭取到友邦鼎力的支援,都是造成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特別嚴重的原因。
在日本侵略兇焰不斷進逼,非要徹底滅亡中國的壓力之下,國際社會可以說是表現出一幅愛莫能助、隔岸觀火的態度,這時只有與日本有世仇與利害直接衝突的蘇聯,還能對中國提供一些有限的援助,因此蔣介石明知蘇聯侵略中國的野心,其實超過於日本,但是除了採取聯蘇抗日的政策之外,也別無他法。當時中國的處境是如此的危機四伏,唯一能夠暫時幫忙中國的,竟然是另外一個企圖侵略中國的“敵人“。為了準備抗日竟需要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可見中國面對的國際社會是多麼地現實與冷酷。
29。2 共軍抗日獨樹一幟
但蘇聯的條件就是要容共,在全面抗戰的前夕,中國共產黨充分掌握抗日的文宣,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號召全中國人民與所有的團體,不分黨派共同抗日。中共的這個口號與政策,獲得廣大人民與輿情的支援,因此就算蔣介石對於中國共產黨再有不同的意見,也不得不在尋求蘇聯援助的壓力,以及廣大民意的要求下,將中共納入抗日的陣營之中。
因此在中日正式爆發全面的戰爭之後,蔣介石在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一日,與蘇聯終於達成軍援中國的協議;兩天後,國民政府正式授予中共部隊八路軍(後來又增加了新四軍)的抗日部隊番號。中國共產黨與共軍在過去多年來,一直在設法鼓動抗日風潮,發起各種的抗日運動,成為中國要求抗日的輿論領導者,但是卻沒有機會真正的與日軍作戰,直到接受收編之後,才加入正面抗日的戰鬥序列之中,和日軍真正地進行作戰。
當時八路軍的戰鬥序列番號是十八集團軍,配屬在閻錫山指揮的第二戰區,進行抗日作戰。八路軍的一一五師,首先在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參加過平型關作戰,負責在戰線後的游擊戰,伏擊到日軍的一支運輸中隊,獲得了奇襲的戰果。但是之後中共的部隊,就自行獨立發展與運作,對於國民政府軍委會或是第二戰區司令部的命令,最多隻是採取參考的立場,並不一定遵照命令列事,多半也不和國民政府其它部隊一起協同作戰,而是自己獨立作戰,當然更多的時間是在發展與壯大無產階級革命的隊伍。
八路軍之所以會獨樹一幟,進行自己的抗日戰爭,主要原因是,國、共兩黨基本互信不足,以及共產黨列寧專政教條的影響。共產黨絕不會與其它政治團體平起平坐地進行政治競爭,以爭取民意支援而交替執政。共產黨進行的是“革命“,目的要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制度,所以當時共產黨只有兩種可能的政治地位:一個是在未執政時的“地下黨“。抗日戰爭是一個重要建黨與建軍的革命過程,當時共產黨抗日終極的意義,並非保衛中華民族利益,而是反擊無產階級革命的所有敵人,中國共產黨只是藉著抗日統一民族戰線為手段,來達成最終之無產階級專政目標。
從抗日戰爭的歷史來看,八路軍幾乎沒有在抗日戰爭重大的戰役中出現過,更別說擔任主要作戰的角色了。這當然不能代表中共的軍隊,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