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甚至難免花容失色,避之唯恐不及。況且,司機們也難有棄車步行的機會去接受此種深刻的再教育。相形之下,閱讀一本好書似乎是一種更文明和有效的宣傳方式吧。一個不切實際的狂想是:有關部門團購此書後直投給所有駕駛員,人手一冊。當然,如果城市的管理者也能撥冗閱讀這本充滿著各國各地各種實踐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有趣讀物,則交通環境的和諧會更值得期待。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我和搭檔羅兵曾經在交通廣播的直播中丟擲〃如何改造汽車〃的狂想式標題。那一次,相當多的聽眾都對智慧汽車顯示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極力暢想著真有一天,一種尾部顯示屏上可以出現〃謝謝〃、〃你好〃、〃對不起〃、〃你的車門沒關好〃這類溫暖字眼的汽車能夠大行其道,把擁擠的大街變成浪漫的樂園。而讀了這本書讓我忽然發覺,我們當初看似荒唐的〃狂想〃也並非全然無厘頭:或許我們不再需要更高科技含量的粗魯汽車,而是需要更〃柔軟〃的汽車,讓鋼鐵的機器也能展現主人的氣質。而在這個時刻到來之前,我們在路上還是可以對粗魯的司機鳴笛抗議,因為達爾文以及《開車經濟學》的作者共同告訴我們:這種憤怒對規規矩矩的司機有利。
劉思伽
2009年2月14日
§虹§橋§書§吧§BOOK。
第3節:前言(1)
前言
為什麼我後來插隊?(為什麼你也這麼做?)
似乎另外的車道始終可以開得更快,這是為什麼?
當你在擁擠的公路上緩緩前行,看著旁邊的車輛輕鬆開到前面去,內心越加感到沮喪時,你就想到了這個問題。手指敲著方向盤,不停調換廣播電臺,盯住另外一輛同樣開不動的車,你很詫異後窗除霜器旁的奇怪按鈕到底有什麼實際用途。
我曾認為這是高速路上悠然自得的狀態,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命運有時會帶我開進快車道,有時又棄我於慢車道上。
直到不久前一天,一次經歷讓我開始反思一直以來對路況的消極看法,也打亂了曾不斷指導我路上行為的一套精心構想。
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我成為了一個〃後來的插隊者〃(late merger)。
可能某些時候,你駕車行駛在高速路上,指示牌顯示你所在的左側車道在前方1英里處關閉,你必須併入右側車道。
這時你注意到了右側車道的空當,然後迅速朝那裡插了進去,你鬆了口氣,欣然並且安全地加入〃暢通無阻〃的車道。接下來,前方路段漸漸堵起來,看到你先前所在車道上的車輛卻一直在加速,你越來越生氣,只能眼睜睜看著那些車輛,直至它們消失不見。你開始暗暗較勁,打算開回左側的快車道,只要前方有空當,就務必抓住機會。
不久前的一天,我車開到新澤西州的一處高速路收費站。在澤西城北部,四周是一些漂亮的石油倉庫和化學處理廠,我要開得格外謹慎才行。我忽然在珀拉斯凱高架橋上看到一個指示牌,上面的字看得越來越清楚:此道路前方1英里處關閉,請走右側車道。
我一下子有種衝動,後腦本能地一驚,之後我插入右側已然擁擠的車道。有個聲音經常提醒我〃按指示牌駕駛〃,不過我聽從了另外一個堅定的聲音:別傻了,可以開得更好的!我故意向前插隊,無視其他司機敵視的眼神。我用眼睛餘光看到妻子在向他們討好。超了十幾輛車後,我開到隘路,那兒有很多新插進來的車,那些車的司機看上去都理直氣壯。我右轉到狹窄的車道上,車輛縱橫交錯,我插過去,眼前是一片柏油路面。我心跳加速,妻子則用手遮住了臉。
接下來的幾天,我漸漸被一種罪惡和困惑的心情籠罩。我這麼做有錯嗎?或者我向來都是不對的?為了找到答案,我匿名在Ask MetaFilter網站提了個問題。在這個網站上大家可以隨意提出各種問題,可以和那些受過很高教育或者固執己見的怪人、一些習慣〃蜂巢式思考〃(hive mind)①的匿名遊客交流。我想知道為什麼一個車道上的駕駛速度比另外一個車道上快,為什麼最後一刻才去插隊的人會得到回報?我的新生活方式,也就是成為後來的插隊者,是不是有些大逆不道呢?
一連串的回覆讓我感到很震驚,這些回覆竟然如此及時。最讓我驚訝的是那些討論他們各自不同情形的人,他們充滿了熱情和信心。而且,雖然有很多人認為我不對,但幾乎也有同樣多的人認為我沒有錯。這不是簡單的隨聲附和,我陷入了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