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布魯塞爾上市。“9?11”事件對於這些公司的影響完全不同,可是同樣具有挑戰性,比如它們需要面對主要競爭對手的倒閉。兩家公司必須很快地改造,發展自己的業務,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問題上。 類似地,維珍移動面臨挑戰:英國市場增長,新加坡衰退,是否擴大美國市場。如果維珍移動是一個聯合企業,那麼做這些決定會陷入癱瘓,幸好每個都是分離的合資企業架構,管理層只需注意手上的工作。到十月,維珍移動的團隊做出了重大決定,繼續在美國與Sprint開拓市場,並且開始為五億美元的投資籌款。這並不像看起來那麼愚蠢,美國經濟正陷入衰退,可是同樣明顯的是由於”9?11”悲劇引起的不確定,行動電話市場開始在美國飛速發展,這個市場以前不像歐洲、非洲和亞洲同樣的市場那樣歡迎手機和短訊息。 又過了兩週,如每個人所知,對恐怖分子的戰爭爆發,炸彈和巡航導彈傾瀉在阿富汗。另外一個打擊來了,維珍鐵路的最大供應商鐵路線公司破產,這個訊息對乘坐火車的公眾和維珍都是沉重的打擊,維珍當時正努力挽救西海岸幹線的升級換代。 終於有了一個讓人驕傲、讓人流淚的時刻,在這個11月寒冷卻有陽光的日子,我們站在伯明翰的工廠,看著瓊命名的我們的新列車“維珍女士”開始它的處女航。更好的時刻是我們坐在火爐邊,觀看六點檔的新聞,聽我等待了五年的話語:“維珍已經實現了他們的諾言。”這不是一般的壯舉,在1998年下訂單後,儘管有許多技術困難,維珍還是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火車,它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140英里(約合225公里),當然不妙的是鐵路軌道線要到2003年才能適應每小時125英里的速度。 同時,在澳大利亞,“9?11”事件繼續在影響航空業。安塞特倒閉後,維珍藍航成為澳大利亞第二大航空公司。佈雷特?戈弗雷總裁已經穩固地打造這個公司一年了,建立了一項真正的維珍商業:它變革了澳大利亞航空市場,打造了高質量的好名聲。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從小小的風險投資開始的,啟動資金只有一千萬澳元。 甚至我們1998年新開的網路公司看起來在“9?11”事件後也變得越來越有實力,很大的原因是他們用真誠的品牌賣貨真價實的東西。維珍汽車在那個冬天賣出了第六千輛汽車,儘管”9?11”襲擊後有過短暫的下降,但是汽車銷量實際上在聖誕節前期得到改善;同樣進展順利。到2002年初,這些和其他維珍帝國內的電子商務公司都有了正向現金流。透過與合作伙伴在不同的業務投資,我們已經能夠經受住”9?11”事件的管理壓力,分散風險,得出正確的決定。 安然公司倒閉後,看到人們仍然想建立大公司非常有趣,如果根本的東西錯了,那麼整個業務都會失敗。維珍試圖做的事情並非在某個領域以一面旗幟來建立一個大型公司,而是由兩百甚至三百個分離的公司形成鏈。每家公司各自獨立,以一個品牌來聯絡它們,如果遇上了”9?11”之類的悲劇,也不會讓整個集團倒閉,所以我們成功避免了某個早上醒來因為一個重要的事情出錯而導致所有公司垮臺的危險。我們從來不會扔下一個公司不管,一定會還清它的債務,就如同一個尊重自己義務的組織那樣保護自己的名聲。但是萬一發生突如其來的災禍,我們會關閉某個公司,或者把它隔離,以免集團的其他業務受影響。 維珍業務的多樣性已經為時間和環境所證明,每個管理團隊都聚焦於自己的業務和企業目標,總部則可以贏得任何對公司品牌有利的事情。在九十年代後期我已經學了很多,開始意識到將我們的名字貼上在產品上並不是創造價值的最好方法。例如雖然“維珍伏特加”或許在飛機和機場銷售得很好,但是我們沒有世界範圍的分銷機構來支援它。但是,要是找到像維珍活力的弗蘭克和馬太這樣的經理人,給他們資源,商業的天空將不會有限制。當“維珍活力”於1999年8月在普雷斯頓開自己的第一個俱樂部時,兆頭並不好。一場大火燒燬了俱樂部,造成了幾萬英鎊的損失,心神狂亂的弗蘭克用電話通知了我這個壞訊息,然而當時他幾乎把這件事情描述得象是件好事,說這給他們機會做一兩件不同的東西和更多地訓練員工時,我放心了。我也開始明白為何弗蘭克在休閒業有這麼高的名聲。同時他幫助我履行了這些年一直對南非投資的誓言。在世貿雙塔受襲前股市下跌造成的犧牲品之一就是一家南非公司,它擁有南非最大的連鎖健康俱樂部。當我躺在浴缸裡時,納爾遜?曼德拉給我打來電話,說這意味著黑人特許經營的80家健康俱樂部倒閉,同時還將有幾千人失業。他問我們是否能夠營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