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聽課、聽講座、在食堂吃飯、揹著書包在教室裡上自習。他們的外表同北大學生沒什麼區別。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極為複雜。
來到北大備考的人基本都是放棄了就業機會和工作,除了要忍受考研過程中長期的孤獨、鬱悶及枯燥外,還要做好“即使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回報”的心理準備,因為北大競爭太激烈(每年報考20000餘人,只招生3000餘人)。這就是考北大和與普通高校的區別,因此,他們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有的時候,還會受到在校生的冷眼甚至蔑視。
雖然北大的研究生不好考,但是每年仍有許多懷揣著希望的學子踏上燕園這片沃土,來感受北大的天時地利。而北大附近的房源也很搶手,三角地的房屋資訊更新得比股票還快,不論居住條件多麼簡陋,只要能住人,肯定租得出去。不知為什麼,來北大考研的人,總會讓人產生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壯。
很多人不理解,考研為何偏要考北大?
其實理由很多:或許是為了在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式下給自己增加砝碼;或者是為了以後更高發展作鋪墊,或則僅僅是為了能堂堂正正、名正言順地坐在北大教室裡聽課……
總之,這是一種人生的選擇,正所謂“我選擇 我喜歡”。
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目睹著,並經歷著這樣的人生過程。
我酷愛旅行,喜歡接觸不同的人,享受新鮮的事物,但是,現在,我必須按捺自己的個性,強迫自己在炎熱的暑假坐在教室的角落裡,往返於陰暗、潮溼的小屋,重複著吃飯—看書—睡覺這樣單調的生活,忍受著孤獨,日復一日。
複習也是枯燥的,整天面對著厚厚的教材,一大堆棘手的習題,更要面對一個不可預知的結果。有時是很煩躁的。每當學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會去足球場上發洩一下,或是坐在未名湖邊發呆。
以前聽說考研的人過得是豬狗不如的生活,就覺得說得有點玄。如今自己也體驗了,確實有些彷徨,可又有點興奮。
我迷戀北大,因為她博大的文化,因為她在世界的影響,因為她吸引了世界各界精英及名人來此演講。因為她有總也聽不完,聽不夠的講座。因為她有優秀、精幹的教師隊伍,因為她美麗、古樸的校園,更因為她在中國的獨一無二,在北大成長,生活是幸福的。
有時,午夜時坐在北大南門以外的城隍廟小吃部看書,聽著鄰桌的北大學子輕鬆地談論著人生的規劃,心中就會泛起一些羨慕,也夾雜著一絲傷感;但有時也會聽到他們抱怨因為玩了一個學期的遊戲,沒有看書,擔心考試掛科,這個時候,心中卻又蕩起另一番滋味。
總覺得自己如果不能融入北大,將是人生的一件憾事,因此,我選擇了考研,也選擇了這種“痛並快樂著”的生活方式。
誠然,誰也不能說考上北大,人生就是一片坦途,考研只不過是一種人生體驗,是一次向自己挑戰的機會。無論怎樣,這個過程都是人生中彌足可貴的。並且,我相信,在經歷了酷暑和寒冬之後,明年的春天會更美。
如果你愛一個人,那麼就勸他去北大考研,因為那裡是天堂;
如果你恨一個人,那麼就勸他去北大考研,因為那裡是煉獄……
謹以此文獻給一直支援我的父母。並以此鼓勵自己及正在考研路上奮戰著的“戰友”:大家一路走好。
遊學快樂有點痛(1)
柳哲
北大邊緣人,一個成分駁雜、來去無律的群體,它不斷流動又將永遠存在。我們關注北大邊緣人,不僅因為北大,還因為邊緣人本身。到過北大的人都不會空手而歸,而那些親近和走進北大的邊緣人不也同時在豐富著北大的內涵、延伸著北大的光輝嗎?我們在這裡活過,愛過!在這裡,有夢想閃爍的光芒,有蛹蛻變成蝶的艱辛,還將會看到蝴蝶展翅翩翩飛舞的美麗……
筆者系浙東金華人,已過而立之年,農民的兒子,一直以故鄉有一個“浙東學派”(金華學派和永康學派)而深感自豪。1996年3月,揣著2000多元錢,帶著40公斤有關柳貫和曹聚仁的圖書資料,來到了北大中文系自費進修。
屈指數來,在北大已經有10年了。10年裡,我先後旁聽過北大中文系、哲學系、歷史系、光華管理學院等數十門課程,聽過數以百計的各類講座,參加過北大研究生會、五四文學社、愛心社等北大學生社團組織,閱讀過不計其數的書籍,結識了眾多的師長朋友。我在北大如飢似渴地吸收著各種知識,感受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