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進步。追求進步的驅動力源自人類一種深層的衝動,一種探索、創造、發現、希望、成功、改變和改善的衝動。追求進步的驅動力不是一種枯燥的理性認知,不是認定“在不斷變化的世界裡,進步是健康的”,或“健全的組織應該改變和改善”或“我們應該擁有目標”,而是一種深入內心、具有強迫性、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原動力。
就是這種驅動力,使沃爾頓在他寶貴生命的最後幾天裡,花時間與來醫院病房裡看他的當地商店經理討論當週的銷售數字。馬利奧特也有同樣的驅動力,他的座右銘是“不斷地保持建設性,做有建設性的事情,一直死而後已……讓每天都過得有價值,直到盡頭。”
就是這種驅動力,促使花旗集團在規模仍然很小時就定下目標,要成為遍佈世界的金融機構,當時這個目標即使不算是愚勇,也算可笑。就是這種驅動力,使迪斯尼闢建迪斯尼樂園,在根本沒有市場資料預示這麼瘋狂的夢想有沒有需求時,就拿公司名聲作賭注。就是這種驅動力,驅使福特把前途下注在“使汽車大眾化”的人膽目標上,從而在世界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就是這種驅動力,促使摩托羅拉遵循“為動而動”的座右銘,驅動公司從製造電池消除器和汽車收音機,到生產電視機、微處理器、移動通訊裝置和環繞地球的衛星,並且追求令人望之生畏的“六希格瑪”品質標準(每1OO萬隻有3。4件次品)。羅伯特·蓋爾文用“自我革新”這個詞來描述摩托羅拉內部追求進步的驅動力:自我革新是公司向前衝刺的力量,實際上,家父自從1928年創立公司,生產B型電池消除器時,就開始尋找替代的產品,因為可以預見消除器在
1930年就會過時。在自我革新方面,他從來沒有停頓過,我們也沒有停頓過……自我革新這種理想不易捉摸,可以使創造性構想擴散……只有受過這種理想薰陶,而且毫不吝惜地奉獻、致力追求全新構想所含有的風險和希望的人,才能茁壯成長。
就是這種追求進步的驅動力,促使3M不斷實驗和解決其他公司根本還沒有看出來的問題,因而創造防水砂紙、思高牌膠帶、“如意貼”便條之類極為流行的產品。這種驅動力促使寶潔在
19世紀8O年代開風氣之先,採取了員工分紅入股的方案,很久之後.這種措施才成為流行的事情。這種驅動力促使索尼早在5O年代在其他公司還沒有行動之前,就證明電晶體產品有商業化的可能。這種驅動力使波音幾次從事商業史上最大膽的豪賭,包括在市場需求極不確定時就決定製造波音747噴氣式客機。其實早在波音公司創業初期,威廉·波音就明白宣示過這種驅動力。他說:誰都不應該用“做不到”這一說法排斥新穎的創意。我們的工作是持續不斷地研究和實驗,一旦實驗室研究的成果可行,就應用到生產上。我們不能錯過飛行和飛行裝置新的進展。
的確如此,追求進步的驅動力對現狀永遠不會滿足,即使現狀運作得很順利也是如此。在任何狀況下,高瞻遠矚公司追求進步的驅動力都不會滿足,即使公司已經獲致驚人成就也一樣。就像亨利·福特所說的:“我們永遠可以做得更好,永遠可以進步,永遠可以發現新的可能性。你必須不斷地向前做下去。”
內部的驅動力就像核心理念一樣,追求進步的驅動力是一種內部動力,不待外在世界提醒“該是改變的時候了”,或“該是改進的時候了‘”,或“該是發明一些新事物的時候了”。絕非如此,就像偉大藝術家或多產的發明家內心的動力一樣,追求進步的驅動力就在那裡,向外和向前推進,你不必等待外在環境的要求才去創造迫斯尼樂園、建造波音747客機、追求六位西格瑪的超高品質、發明
3M“如意貼”便條、在19世紀80年代制定員工分紅入股辦法,或是在臨終前會見一位商店經理。這種事情是發自內心。追求進步的迫切慾望。在高瞻遠矚公司裡,更進一步做得更好、創造新的可能性的慾望,不需要外界的肯定高瞻遠矚公司靠著追求進步的驅動力,展現出自信和自我批評的強力組合。自信使高瞻遠矚公司可以設定大膽的目標、做出努敢敢果斷的行動,有時候勇敢反抗業界的凡俗之見或策略性的謹慎。高瞻遠矚公司從沒想過白己不能打敗命運,完成偉大的使命,成為真正傑出的公司。另一方面,在外在世界還沒有要求改變和改善前,自我批評就會促成公司自我誘匯出改變和改善。因此,一家高瞻遠矚公司會成為本身最嚴厲的批評者。也因此,迫求進步的驅動力會從公司內部促使一切不屬於核心理念的東西持續不斷地改變和前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