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0世紀的整個60年代,他是全美保險業的一面旗幟,其股票曾經創下每股40多美元的紀錄。但是,在進入20世紀70年代初期,公司新的管理層出現了嚴重的失誤,經營陷入了困境之中。以後的挫折連續不斷,使公司的業績和股價一步步下滑,在1974年的時候,公司股票價格每股只有4美元。虧損接近億美元。
這個時候CELCO公司的股票,在投資界是無人問津的。儘管格雷厄姆也做了很大的努力,還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再次振興投資者對CELCO公司的信心。
在這隻弱勢股已經註定不會有任何起色的時候,巴菲特竟然對它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一出手就買下了50萬股CELCO股票。然而,事情依然不順利,由於公司管理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巴菲特購買之後,股票慘跌到了每股2美元的低價。不過,這沒有擊垮巴菲特的信心,他隨後相繼又多次投資高達近5000萬美元。可是,由於保險行業的不正當競爭,出售的保單已經無利可圖,保險費率下降。在巴菲特投資很多年之後,CELCO公司還是繼續虧損。巴菲特為此對公司管理層大舉整改,並且,按照低成本運營的要求,重新調整了公司的規劃。在巴菲特任命伯恩當公司總裁,依照他的要求,再次注資7600萬美元之後,CELCO公司竟然在短短的六個月的時間裡,發生了鉅變,股價每股上升了近9美元,終於逐漸恢復元氣,走上正常贏利的道路。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中可以看到一支股票由弱到強是需要艱難變遷的。巴菲特在CELCO公司股票的投資上,選擇在它最弱的時候進入,共計贏利23億美元,增值高達50倍。因此,巴菲特常常提示投資者,弱勢股變成強勢股也是完全可能的,市場的不可預測性顯示著判斷市場是非理性的。
巴菲特在對待火炬股票的問題上,實際上也是過於相信了市場,所以造成了投資火炬股票初期的損失。為此,他總是頗有感受地勸告投資人:市場不會按照你的意圖而變化。沒有任何一支股票是永遠的強勢股,也沒有一支股票是永遠的弱勢股。
txt小說上傳分享
4。認識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場的愚蠢(1)
生活在現實中的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一個人不但要了解自己的優點,更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同樣,每個市場也都不是完美的市場。怎樣去克服自身的不足,利用市場的弱點獲得收益?這個問題一直以來也困惑著麥克。他禁不住還是向巴菲特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巴菲特聽了麥克的疑問後,頗有感觸地說:“投資者需要在實踐當中認清自己的不足,並積極改正這些不足。一個看得見自身缺陷的人才可能看得見市場的缺陷,同時利用市場的不足獲取利潤。也只有認識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場的愚蠢。”
巴菲特在投資通用再保險公司的經歷中,有過多次自我批評和檢討。透過對自己深入地剖析,巴菲特充分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這也讓他反觀到市場存在的問題。
通用再保險公司的前身是挪威全球保險公司。隨著在美國的業務不斷擴大,最後在美國重新籌建。到1945年與科隆保險公司合併,已幾乎壟斷了整個美國的再保險市場。加上之後對國家再保險公司的收購,更是鞏固了其在業界的霸主地位。通用再保險公司的業務是針對全世界的,它透過一個龐大的、遍及世界的子公司來為客戶提供保險精算、索賠、投保、財務管理和投資管理等服務。這使之逐漸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再保險公司。
到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保險業的大環境很不理想。過於公開透明的費率導致了行業的競爭激烈。一些經營多年的公司也被排擠出局。全國共130家再保險公司銳減為28家。
巴菲特認為這個時候是進軍再保險領域的最佳時刻。他的目光依然是瞄準再保險行業內最著名的企業……通用再保險公司。這是他的經驗……找最有實力和最具品牌效應的企業下手。
然而,這個時候的通用再保險公司卻面臨一場劫難。首先,國內的分支機構科隆人壽再保險公司參與了國內的一項僱員收入再保險專案,專案實施中又出現重大失誤。也就是1美元的保費收入卻要支出美元的索賠補償金。導致公司支付億美元的未來補償金,造成公司間接損失10億美元。一場持久的訴訟長達數年。另外,在海外市場上,悉尼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冰雹災害、歐洲地區出現暴風雨、土耳其發生地震……這一切都使通用再保險的經營狀況深陷泥潭。
在這個特殊時刻,巴菲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