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2/4 頁)
蘭靜聽宜妃娘娘話已經說到這份兒上了,也不好再裝糊塗了,於是笑著說道,“有了宜妃娘娘的提示,蘭靜總算是想到了,必定是這一首了,‘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淨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如果這首再不是,那蘭靜就實在是猜不著了。”
“沒錯兒,就是這一首,”宜妃娘娘點頭微笑著,“若是平時給太后賞玩的,不拘什麼花也倒罷了,但要為太后聖壽之用,非牡丹不足以相合。”
“牡丹確是尊貴,只可惜卻是四月才得盛放,”榮妃娘娘很遺憾的說道,“如此看來,宜妃妹妹的這個孝心可是難盡了。”
“是啊,確實是很難呢。”宜妃娘娘點頭認可著。
估計是宜妃娘娘承認的太痛快了,榮妃娘娘有些疑惑的向她看了一眼,但隨即又收回了目光,也不再提起這個話題了。
“其實什麼花都無所謂,”太后卻笑著說道,“只要咱們大清能強盛,皇帝能康健,我就比見了什麼花都高興了。”
“皇額娘總是時時的惦記著兒子,”康熙感動的說道,“其實您的聖體安康,才是大清之福,兒子之福呢。”
蘭靜在附和著康熙的話、跟太后說些個討喜的話之時,心裡其實也對宜妃娘娘的表現有些個疑惑,她是知道宜妃娘娘在康熙朝可是一直受寵到底的,這可不是一般人就能隨便做到的,而從這一路的接觸過來,她也感覺到了宜妃娘娘的不簡單,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無的放矢的說了這麼些個話,最後卻以自己的認輸了事呢?
就蘭靜看來,雖然目前是宜妃娘娘示了弱,但肯定是有後招的,而這個後招也肯定是跟牡丹有關,難道說她也準備了繪有牡丹圖案的物品?如此一來,倒是與自己的壽禮相重了,不過也無所謂,賀壽之用的吉祥圖案本就是那麼些個,即使宜妃娘娘的不和自己相重,那麼多滿洲大臣和蒙古王公們的壽禮中總也會有重的。
只是蘭靜雖然估計到了宜妃娘娘給太后準備的壽禮會跟牡丹有關,卻沒想到居然會是那樣的牡丹。
在太后聖壽的那一天,康熙率著扈從的皇子、官員和侍衛人等,來到皇太后的行宮前行禮,又敕封了皇太后駐蹕之山為壽山,皇太后高興之餘,也依然保持著以往節儉的原則,照例停止筵宴。
雖然沒得宴席吃,但大家該獻禮還是要獻禮的,當然頭一個就是康熙的禮,然後又把太子送過來的禮單唸了一遍,再然後就是隨行嬪妃們的禮了,榮妃娘娘除了常例的禮之外,另外準備了一座高僧開過光的觀音像,太后笑著收下了。
隨後就到了宜妃娘娘獻禮了,她站起身來對太后和康熙行了一禮,笑著說道,“臣妾的禮是交由胤禟去辦的,還請太后和皇上准許他去拿進來。”
“看來要給我驚喜的人是大有人在啊,”太后看了看下面的十三阿哥,又笑著對九阿哥點了點頭,“好,那你就去吧。”
“太后,皇上,”宜妃娘娘在九阿哥去拿禮物的時候,笑著對太后和康熙說道,“還記得昨兒個臣妾說,唯有牡丹才與太后聖壽相合嗎?”
“是啊,”太后點了點頭,笑著問宜妃娘娘道,“你又要弄什麼鬼?”
“太后,您昨兒個說臣妾說書說的好,”宜妃娘娘笑著說道,“今兒個在獻禮之前,臣妾就再給您說上一段。”
“偏你事兒多,”太后笑著點了點頭,“好,你說吧。”
“那臣妾就說了,”宜妃娘娘先對太后和康熙行了一禮之後,才開始說道,“話說在武則天稱帝的時候,有一年臘月的一天,她和太平公主一起在暖閣飲酒賞雪,忽覺陣陣清香撲鼻,卻原來是有梅花開放了。武則天非常的高興,就吩咐要到群芳圃和上林苑去賞花。可等她們來到群芳圃之後,卻見除了臘梅、水仙、天竺、迎春之外,盡是一派枯枝,武則天很是掃興,要轉而上林苑,卻有小太監來奏知,上林苑的花也是如群芳圃一般樣。”
“然後武則天就下令讓百花齊放了。”太后笑著說道,“這個故事我聽過的。”
“是啊,”宜妃娘娘繼續笑著說道,“武則天覺得自己是皇帝,想看花花自然就要放,於是就寫下一首絕句,‘明朝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寫完之後就交由太監拿去上林苑張掛以報知花神。到了第二天早晨,果然群芳圃和上林苑兩處盡皆百花齊放,可是卻也不是所有的花都遵旨的,素日被武則天尤加愛護的牡丹,是一朵花都沒開,從而引得武則天大怒,將牡丹連根拔起,即刻燒燬,又下旨將四千株牡丹貶去了洛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