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沒發現!我大氣不敢出,輕推門,溜了出去。也許是因為天冷,也許是做賊心虛,我的手直哆嗦,臉也有些發熱。
“小朋友,等一等!”後面有人喊,是老大爺的聲音!“壞了,發現了,追上來了,快逃。”我嚇壞了,撒腿飛跑。“小朋友,別跑!”。我那能聽他的,飛快地跑著。只恨雪大路滑,讓自己跑不快,只恨大雪為什麼不把老頭摔一下。說什麼來什麼,“咚”地一聲響,大雪沒有把老大爺摔倒,我自己一個沒留神,倒先給摔著了!
我半天爬不起來。摸著摔疼的腿,心想:這下全完了!
老大爺氣喘吁吁地追過來,半天說不上一句話。我勉強地爬起來,紅著臉,低著頭,等著他的訓斥。
“小朋友,你的錢掉在我那了,等我看到,你都跑了。叫你你也不停,害得我這老頭子好一陣追呀!”我楞了一下,摸摸衣兜,果然錢不見了,興許是把書往衣兜裡塞時擠出來的。
在我接過錢的那一霎拉,我的慚愧達到了極點。我想向老大爺說明實情,可又沒有勇氣。我拼命把露出一角的《故事會》往兜裡推,哪怕我明天把書還回去,老人千萬別現在發現。
老人又關心地為我撣掉身上的雪,囑咐以後小心點兒,就走了。他真的沒發現嗎?
老大爺能看到捲成指頭細的幾塊錢,難道看不見衣兜裡露出的、比小錢卷大幾倍的書?
望著老大爺遠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模糊了。他沒有指責我一句,卻給了我一生的教導。
我從心底裡深深地感謝這位老人。
我感覺世界暖融融的。
同學們不妨分析一下,這篇和原文在那些地方有了改動?為什麼?起到了什麼樣的效果?
;;; 特別提示:
;;; 文章精彩三元素,不僅對記敘文適用,對議論文、說明文、散文同樣原則適用,只不過在具體細節、表現側重上略有調整而已。
。 想看書來
16 入木二分評八股(1)
張先生攜妻赴宴,至主人家,管家婆問:“先生貴姓?”“張”,“是弓長張還是立早章?”“弓長張”。管家婆向院內稟報:“張先生到!”
張先生對其禮儀倍加讚賞,張婦不平:“這有何難,我也會!”它日,張先生好友來訪,恰逢張先生不在,張婦曰:“先生貴姓?”“李”,“是弓長李還是立早李?”
豈有此“李”!
在傳統記敘文的教學中,這樣的“李(理)”還有一些。或許,這些“理”是祖宗的傳統,所以,對它們發出疑問和挑戰需要更多的勇氣和根據。現在,我們入木二分,瞭解了記敘文的基本章法和精彩奧秘,再回頭看看這些傳統定下的規矩,應該能比前輩們看得更清楚一些。
傳統誤區一:記敘文分為寫人、敘事、寫景和狀物
我個人不太贊同這樣的分類,只要不是以故事為主,沒有主題點、矛盾點、情節線這三大要素,文章就不能算是記敘文。
寫景和狀物的文章,雖然也有記敘的成分在裡面,但在更大的程度上,或者說在其根本特徵上,還是應該歸於散文或說明文的範疇。這就好比男人和女人的差別關鍵還在染色體和性特徵上,不能因為某個女子性格豪爽就認定她為男子;也不能因為某個男子情感細膩,就認定他是女子。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圓圓的月兒 韓劍
中秋的夜晚,我獨自離開家,受月兒之邀,去附近的塘中看她。
人聲遠了,小塘近了。一會兒,小船漂到了塘中,我收了槳,讓它浮在那裡。
月兒一動不動地懸在空中,比天下任何一枚銀幣都要圓,都要柔和。
水中也有一個月亮,那莫不是月兒在照鏡子?風兒輕輕一叩,碎了,又聚了。水中的陰影那麼近,彷彿一伸手就是我的了,可是,她的高潔使她不屬於任何人。
月兒照著水,照著船,照著我。天很黑,但很透明。星星們悄悄地使著勁兒,眨呀眨呀,跟月亮湊著趣兒,但都不及她亮,都不及她美。滿塘閃動著的銀色的鱗甲,那是星星們的光點,她們慚愧了,不是嗎?一閃就不見了。月兒柔和的光和這星星點點的閃亮互映著,恰到好處,不知怎地,今天的月兒彷彿特別好。噢,因為她興致很濃,我興致也很濃,更因為今天是中秋。
月光像溫柔的網,密密的,長長的,從月亮一直織到水面,有在水上一層一層地疊了起來。我的船就浮在這疊起的網上。可以感受到那網是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