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男孩對物比對人更感興趣,身體更活躍。擲物跟蹤活動男孩比女孩更強,攻擊性更強。女孩比男孩更能認出人臉及其聲音,對人的情緒(音調、表情)更敏感,對新人比對新玩具更有興趣,喜歡合作性而非競爭性的遊戲。(Nadeau; 58) 生理決定論中的一個重要假說是變異性假說,用來解釋男女兩性因生理因素決定的智力狀況的不同。這一假說認為:男性智力分佈比女性大,即女性智力中常,男性智力或者很高,或者很低,更有可能出現天才或智力遲滯者。這一假說流行了很長時間,直到20世紀上半葉才證明變異假說不能成立。在各種心理能力的分佈中,明顯的兩性差異並不存在。男女兩性的智商並無差異。(錢銘怡等,第5頁) 在生理決定論那裡,生理性別被認為是自然的分類。這一分類又常常被概括為三個檔次的性徵的區別:第一性徵包括染色體、性腺(卵巢、睪丸)、生殖器;第二性徵包括肌肉組織、體毛等;第三性徵指髮式、服飾等。 反女性主義的生理決定論觀點的口號是:“生理即命運。”這種觀點認為,人生而有荷爾蒙、解剖學和染色體的男女不同;女性先天就有比男性更麻煩的生殖角色;男性表現出男性氣質的心理特徵,女性表現出女性氣質的心理特徵;社會應當維護這一自然秩序,保證男性保有統治地位,而女性維持其服從地位。 對性別結構的生理解釋大致是這樣的:人類學記錄表明,所有社會都是男權制,關於過去的母權制社會的故事只是神話。所有已知社會中,最高地位均為男性佔據。男性爭奪統治地位,願意犧牲其他動機和報酬——對情感、健康、家庭生活、安全、輕鬆、假期之類——以獲取統治和地位。就像高個女人並不代表社會狀況一樣,例外的個人如成功的佔據統治地位的女人不能駁倒“行為的生理根源”。(Nelson; et al。; 54) 就連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在性別問題上也是一位生理決定論者,他說過,男性與女性相比處於進化的較高階段,賦有更多的智力和理效能力,因此天生應當做領導。男性暴力是男性氣質的自然健康的表現。 進化論生理學與社會生理學很接近,二者的區別集中在性問題上。對人類性行為模式有一種進化論生理決定論的解釋,其主要理論是:男性的精子要尋求更多機會使女性受孕以傳種;女性則拒絕低質量的精子以保證後代質量。這種生理學力量決定了男性的濫交、不專一和女性的專一性。(Nelson; et al。; 59) 受到進化論生理決定論的影響,以往的醫學教科書大多這樣說:卵子是被動的,精子是主動的;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說法:精子在逃離卵子的捕捉。兩種說法截然相反,卻又都是歧視女性的,都是從男性的角度說話的,是讚美精子,貶低卵子的。令人感慨的是,性別主義甚至影響到人在顯微鏡下的觀察及其對觀察結果的描述和解釋。 生理決定論除了用生理因素來解釋人的社會行為之外,甚至還會用性別差異來解釋身體的疾病,比如,由於男性佔領醫療行業,男女受到不同的對待:男性的肺病就是肺病,女性的肺病卻被認為是由子宮引起的病。(French; 132)這種完全沒有依據的假說居然也可以以科學和醫學的面貌出現。 女性主義就是要推翻上述的一切。批評生理決定論的人們強調,生理原因決定的人類行為侷限於生育或身體結構的不同,只對少數活動有影響,如打籃球,鑽一個狹窄的洞等等,對於絕大多數的人類活動並無任何影響。 女性主義挑戰生理決定論的一個主要理由是:它的存在就是為了支援社群之間的差異,證明現存社會秩序不論是否公正畢竟有其必然性。既然在每個社群中,個人與個人的差異就遠大於社群之間的差異,又何必老是著眼於由出生決定的差別呢?一位美國的電視主持人曾經使兩名生理決定論者張口結舌,窘迫不堪,她向他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數學不好的男人是否就不算“真正的男人”了?(斯坦能,第98頁) 性別問題上的生理決定論又被稱為性別生理本質主義(biological essentialism),有些女性主義者對性別作出本質主義的解釋,例如格茨(Gotz)自稱是個“溫和的本質主義者”。她認為,社會性別的認同有生理基礎。如果否認生理基礎,就會成為“絕望的相對主義者”。(Gotz,11)這種觀點認為,女性的合作性、靈活變動性就是有基因基礎的。 但是,大多數女性主義者是反對生理決定論和本質主義的。對本質主義的一個主要批評是,本質主義無法解釋男性內部和女性內部的差異。著名女性主義理論家羅賓明確地指出:生理事實對於性別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