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驗父母的智慧(2)
學齡前是教育的黃金期
潘睿的母親是一名藥學工程師,1982年畢業於瀋陽藥學院,那時候做製藥生意要比要現在賺錢容易得多,但是年輕的母親放棄了早期很多賺錢的好機會,抽出更多的時間培養孩子。母親非常看重孩子學齡前階段的教育,她說:“孩子小的時候,尤其是學齡前階段,家長要是多花一點精力,長大以後就省心了,不然大了以後,就是付出幾倍的努力也得不到同樣的效果。”
家裡至今還儲存著當年的“兒童成長記錄影集”,孩子成長的每一個歷史時刻都被清晰地記錄下來:出生後六個月首次坐,九個月首次立,十個月會看圖識字,兩歲半識字一千多,能獨立看小畫冊,三週歲起能獨立看故事書,會二十以內加減法……。雖然“影集”中記錄的是孩子的成長,但在它的背後,我們分明看到了父母育兒的精心。
正是出於對學齡前階段的重視,父母此時對孩子投注了更多的心血。在潘睿兩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父母工作都很忙,母親就把女兒送到奶奶家呆了一個多月。“但是後來發現不行,我就給帶回來了,因為隔輩人實在是太溺愛孩子了,這孩子以前在家裡,要是沒有滿足她的要求給她講清道理就行,從奶奶家回來就變了,要是有什麼不能滿足她,馬上就坐在地上撒歡,而且還學會了當地的方言,不怎麼說普通話了,我們用了兩三個月才把這些毛病扳過來。”
除了對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的關注,父母對潘睿的學習環境也很重視。
據母親回憶,“潘睿剛上幼兒園那會兒,看到老師講課用那麼厚一本書,就跟老師說,‘老師,你的書借我看看行不?’老師問她,‘你認字麼?’她點點頭,老師拿來書說,‘你給我念一段。’結果她都認識,老師高興壞了,就帶著她到幼兒園各個班去給人家講故事。”就這樣,潘睿成了幼兒園的寶貝,深得老師的寵愛,“吃飯的時候,她喜歡吃什麼老師就給她多盛什麼,買了新玩具她先玩,買了新書她先看,中午別的小朋友都睡覺,而她不愛睡的時候老師就帶她出去玩。”
但是,老師的寵愛反而讓父母感到焦慮,“我們感覺她特別有優越感,可老師對孩子那麼好我們還沒法說,只好轉到另一家幼兒園。到那裡,我們跟老師講清楚了為什麼轉園,這樣老師心裡就有數了。”換了新環境的潘睿回家跟母親說:“新的幼兒園比原來的正規,老師說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一樣,誰也不能特殊。”透過父母和幼兒園老師的共同努力,潘睿認識到她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大家是平等的。由此我們想起了孟母三遷的故事,潘睿雖然沒有經歷三遷,但這其中也可見父母的良苦用心。
母親還回憶起她唯一一次痛打女兒的經歷,那是過早識字給潘睿帶來的皮肉之苦,母親的言語中帶著些許疼惜:“那段時間我們剛搬進新樓,當時潘睿四歲。有一次我帶她上樓,前面一個阿姨拎著兩瓶汽水,她就在後邊念,‘香蕉汽水,菠蘿汽水。’人家一看這孩子挺好玩,就要給她,她實際上是想要,我說不要,可是走到樓上一看是住對門,人家就非要送兩瓶汽水過來,我說,‘不行,不行,我們家冰箱裡有。’她當時就說,‘媽,咱家冰箱裡沒有。’沒辦法了,我就跟人家講,‘我們從來不給孩子喝碳酸飲料,怕對她胃不好。”實際上我們也確實不給她喝那些東西。把人家勸走之後我真是惱羞成怒,就打了她幾個屁板,把她爸眼淚都給打出來了。但是我們倆教育孩子從來都是一致的,比如那次我打孩子,肯定是我不對,但他會在背後說我,當著孩子的面他也不攔我。你千萬別以為小孩不懂事,她心裡什麼都知道,那次我打她都打出手指印來了,她也掉眼淚,但就是不哇哇大哭,因為她知道自己有錯。”
正如母親所說,“孩子小時候養成的毛病家長要是一忽略了,以後順延下去,就很難改了。”所以,才有了對四歲孩子的那次痛打,雖然當時那幾巴掌打出了家裡人那麼多眼淚,但那也許是一棵小樹長成參天大樹必須付出的代價,母親覺得值了。但那以後,潘睿再也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父母也再沒有打過孩子。
txt小說上傳分享
家庭教育考驗父母的智慧(3)
說學齡前是一個重要時期,還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強,像海綿一樣汲取她初到人世所未知的一切。母親回憶說:“學齡前的孩子潛力實在是太大了,有的時候特別長的故事你讓她講她都能講。我們單位同事都知道她能背詩,就跟她對詩,誰也對不過她,後來一個老所長實在對不過她,就來了一句‘紅軍不怕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