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希望借叢林的故事與大家探討一個看似與學業本身並無多大關聯的問題,就是“學會關心”。
用母親李乃豔的話說,“叢林最大的優點就是特別能關心人、關心事”。
多年留學在外,但叢林與家人的情感溝通卻絲毫沒有減少,親人的生日他從來不會忘記,父親節、母親節,他總要打電話問候一下,雖然沒有很多的語言,但那份心意卻讓親人們感覺到溫暖。父母親也總會收到他從國外寄來的禮物,送給母親的高檔洗浴用品、首飾,送給父親的名牌皮鞋,兒子的孝心讓父母覺得欣慰。
對於同學,他也總會留有一份熱心。到新加坡留學之後,他對從母校陸續赴新留學的學弟學妹們非常關心,經常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交流經驗,放假回家更是要把同學們請到自己家裡來聊天談心。母親說:“因為叢林自己走過來了,他知道挺不容易的,希望自己的經驗對後來的這些學弟學妹可以有借鑑作用。”
出國留學後,叢林還經常回到母校東北育才為同學們做報告。叢林對培育過自己的母校懷有深深的感情,在一篇名為《夢在育才》的散文中,他這樣寫道:“班主任佟國榮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語重心長的教誨,王惠玲老師一聲‘高手’給我的鼓勵,李冬雲老師幫我面對求學的選擇,王忠信老師‘人是什麼?力是什麼?’驚天一問帶我步入物理的殿堂。還有李老師,司老師,苗老師,王老師,田老師等等等等。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愧不敢自稱千里馬,但老師們對我們的栽培和鼓勵是令我永生難忘的。當然還有我可愛的同班同學,關愛太深,故事太多,當我閉上眼,我還常常漫步在操場,靜坐在課室,點點滴滴浮現眼前。夢醒時分,發現眼角泛著感激地淚光。”這讓我們不禁心頭一熱,似乎看到一個獨自在異國求學的孩子,在某個清冷的夜晚兀自醒來,望著窗外皎潔的月光,懷想著故鄉的師長、學友和校園中的美好往事。
正像叢林的初中老師所說:“叢林跟同學們相處特別和諧,樂於助人,留學後經常和我們聯絡,其實他進步的因素還在於他的情商。”小標題中的“學會關心”實際上也是叢林母校東北育才學校校訓當中的一句話。在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內爾。諾丁斯的著作《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一書中也曾經有過相關的闡述。諾丁斯認為,教育必須立足於培養有能力,關心人,愛人也值得人愛的人;所謂“學會關心”,就是關心自己、關心身邊最親近的人、關心與自己有各種關係的人、關心與自己沒有關係的人、關心動植物和自然環境,以及關心知識和學問。
諾丁斯強調,要向學生強調這樣的資訊:學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錢和權力來衡量,成功更意味著建立愛的關係,增長個人才幹,享受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以及與其他生命和地球維繫一種有意義的連線。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世界上最難攀越的山;其實是自己(8)
其實“關心”往往與“愛心”有著相近的含義,以我們的主人公為例,他對人、對事的熱心主要來自於內心深處的愛心,透過愛心來建立一種有利於相互之間增長個人才幹的和諧氛圍。正像叢林的一位同學所評價的:“叢林是一個幽默有趣、樂於助人的人,跟他在一起,大多數人都會感到快樂。”
相關連結
哈佛大學
一所享譽世界的美國私立綜合性大學,致力於培養在各個領域中發展全面的頂尖人才,科學、人文的研究都很出色。報考哈佛大學,需要考核考生的學習成績和基本智慧,分數不是決定因素。“哈佛”的理念是不拘一格招收人才。
自創辦以來,為美國培養出了眾多的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作家和學者,其中包括七位總統及數十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普利策獎獲得者。
耶魯大學
是一所與“哈佛”、“普林斯頓”齊名的美國私立大學。該校較強的學科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生命科學,並以盛產政治家聞名,曾經培養出五位美國總統;在當今美國乃至世界政治、經濟、科學、法律、文化等領域,幾乎都能找到擔當領導角色的“耶魯”畢業生。
英才輩出的耶魯大學學生學習起來幾近瘋狂,但同時,“耶魯”人可說是“能學會玩”,學生可以靈活地自行休假。只要成績優異,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離開學院一學期或一學年,利用這一時間去工作,去從事自己感興趣的科研工作或去旅遊放鬆。
普林斯頓大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