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變成一個複製技術的國家,很多投資是給複製技術投資的。� 王湘穗: 曉寧一直講技術問題,我想是這樣,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如果英國的技術主要是蒸汽機機械化製造業,那麼美國的核心技術是什麼?是晶片技術,包括建立在晶片基礎上的資訊科技。這個技術有一個特點是高附加值,高盈利。除了硬技術、自然技術、基礎技術,有一點我們一直關注不夠,而對於霸權卻是非常重要的軟技術,也就是管理技術。 比如說金融衍生工具,包括相應的結算制度,是一種管理技術,可是這個金融衍生技術的工具是依託晶片,依託於資訊交換的。 軍事上也是這樣,不能光看飛機、大炮,或者加上資訊化元件,這個是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系統觀念和現代指揮技術的注入形成的一整套戰爭方式,在以前打仗是個人、平臺間的對抗,現在作戰是整個戰鬥體系的對抗。伊拉克單件武器和美國比差距並不太大,但按體系標準衡量就遠不在一個層次上,在今天的戰場上僅憑單件武器跟別人的作戰體系對抗,幾乎沒有任何打擊和抵抗的能力。� 李曉寧: 你說的非常對,我想把最核心的“元”破一下,主要原因在哪兒?現在看看機械、鋼鐵業的進展,技術沒有太大變化,材料技術方面有進展,其中進展最快的是塑膠、石油化工這方面的進展。從20世紀後半葉,產生一個變化,就是所謂的高技術。高技術從全球範圍看,只有美國最完善、最系統化,每個國家都有一點。再一個,生物技術方面,PCR(聚合酶鏈反應)技術可以使用,其他只探索到科學探索層面,技術層面可以商業化的很少。這個技術很容易變更、變化的,需要大量投資,需要風險投資,才能夠維持的。不是說你今天弄幾個高爐、多花點錢,多賣力氣就完了。要維持龐大的教育體系、科研體系,要有很多錢。� 王湘穗:可以用市場方式攤低成本,像美國大量出口F�16,就把戰鬥機的研製費降下來了。 � 李曉寧: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工業,以動力、機械、冶金、化工為主,好像長肌肉的時代。現在以資訊科技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變成了長神經、長腦子的時代。龐大的金融投資體系,金融衍生物的產生,大部分的評估,期貨市場、股票市場,都是集中到這方面去了。給鋼鐵企業,給化肥企業,或者石油鑽井企業,給這些行業提供的資金支援比IT業的支援比例小多了。錢都用在這個地方。而這個地方是變數最大,一般人玩不起的,只有龐大的、有貨幣霸權的國家才能弄得起。如果你喪失了貨幣霸權,你就喪失了高技術領先地位,這個邏輯是清楚的。 我們為什麼搞不起大型軟體和晶片?首鋼在搞“中國芯”,搞我們自己的晶片。準備投多少錢?100億人民幣。100億是不夠的。而美國人,投資了比我們多很多的錢財在裡面做這個事情。另外,光有錢也沒有用,人才教育也是重要因素。美國最大的競爭者來自歐洲,也來自於中國。這兩個競爭區域將是美國頭疼的地方。如果國際資本投資轉向這些地區,美國會丟掉霸權的地位。搞高科技主要是用腦力,不是用很多資源的。 咱們高技術為什麼起不來?很重要的一點是金融投資體系不行。花旗銀行有個例子。二戰後,美國人投資給歐洲,實施了馬歇爾計劃,迅速形成市場,形成供應鏈,資金回收很好,很成功。但在歐洲的投資很快就飽和了。花旗銀行覺得可以投給一些新獨立起來的國家,投給第三世界,它們估計投資回報也會很好。於是按馬歇爾計劃一樣,如法炮製,結果顆粒無收,損失很大。為什麼呢?經濟學家舒馬赫有個冰山理論,一個龐大的工業體系好像是冰山露出水面的1/5部分,而構成水下4/5的是巨大的基礎,包括人才教育,科研體制,組織、紀律傳統等等。這些都是冰山下面4/5的東西。沒有那個基礎,沒有這4/5的基礎,像花旗銀行那樣的投資就會失敗。20世紀60年代,花旗銀行損失100多億美金的投資。目前新技術的開發點除美國之外只有兩個,一個是歐洲,一個是現在覺醒的中國和印度,亞洲這部分。這兩個部分,美國怎麼控制呢?就是靠金融霸權控制。技術要靠錢支撐著,這個是關鍵,科技文明的鎖定點在這兒。� 喬良: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而沒有發生在西班牙,其實作為大西洋國家它們的自身情況原本都差不多,從大西洋到地中海,到黑海,應該說西班牙甚至比英國出發得還早,但是為什麼工業革命出現在英國?是制度的差異。西班牙的王權是專制,英國的王權則早早就被克倫威爾這些人解決了,使它很早就進入了君主立憲的狀態。與專制王權相比,君主立憲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