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序
〃十年天地干戈老,
四海蒼生痛哭深。〃
以明朝顧炎武的《海上》一詩,來形容1966年5月16日至1976年10月6日
這創鉅痛深的十年,是非常妥切的。
〃文革〃十年,中華民族的大災難,哀鴻遍野,冤獄遍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正因為這樣,〃文化大革命〃被人們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浩劫。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透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
〃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歷史已經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文化大革命〃史,是中國當代史研究工作中一片荊棘叢生、暗雷四伏的處女地,一片忌諱甚多、禁規甚多的是非之地,一片濃霧迷茫、〃透明度〃甚差的〃百慕大〃,卻又是淚流成河、屍骨如山的〃重災區〃。它是中國的〃特產〃……因為這場既不是〃無產階級〃的、又不是〃文化〃的、〃更不是〃革命〃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在中國發生,在中國進行的。
1980年,我以一個愛國知識分子在〃文革〃中的悲慘遭遇為題材,寫了十二萬字的中篇小說《黑影》,於1981年春連載於《羊城晚報》。這篇小說借主人公之口,說出了這樣的話:
〃真理終究會戰勝強權,光明終究會戰勝黑暗。一時強弱在於力,千秋勝負在於理!〃
〃那黑暗的歲月終於過去,但是那深刻的歷史教訓值得永遠記取。〃
當小說正在《羊城晚報》上連載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在北京開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十名主犯被押上了歷史的審判臺。每天晚上,我都坐在熒光屏前,聚精會神地收看這一舉世矚目的審判。一邊看,我一邊作筆記。我發覺,審判中揭露出來的大量驚心動魄的事實,比任何虛構的小說更具有震懾力!於是,我萌發了寫作反映〃文革〃的長篇紀實文學的念頭……
我注意到,〃文化大革命〃作為一場悲劇、鬧劇、慘劇、醜劇,早已降下大幕。沸沸揚揚、大災大難的十年,已經凝固成為歷史。然而,這段特殊的歷史,迄今仍為海內外所矚目。〃文化大革命〃大幕背後的一切,依然是千千萬萬讀者關注的熱點。
我最初是從兩本書中得到啟示的:
一是當時陸陸續續讀到的巴金的《隨想錄》。巴老對於〃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尖銳的鞭笞,給了我以思想上的震撼。
巴金說:〃張春橋、姚文元青雲直上的道路我看得清清楚楚。路並不曲折,他們也走得很順利,因為他們是踏著奴僕們的身體上去的。我就是奴僕中的一個,我今天還責備自己。我擔心那條青雲之路並不曾給堵死,我懷疑會不會再有〃姚文元〃出現在我們中間。我們的祖國母親再也經不起那樣大的折騰了。〃
巴金說出了振聾發聵的話:〃只有牢牢記住〃文化大革命〃的人才能制止歷史的重演,阻止〃文化大革命〃的再來。〃
另一本給我以啟示的書是美國威廉·夏伊勒所著的長卷《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作者掌握了納粹德國的四百八十五噸檔案,花費五年半時間,寫成一百三十萬字的長篇。
在卷首,作者引用了桑塔亞那的一句格言,那含義與巴金不謀而合:
〃凡是忘掉過去的人註定要重蹈覆轍。〃
十年浩劫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創,絕不亞於當年希特勒納粹給德國人民帶來的痛楚。
我作為上海作家,也從上海的歷史及其相應的文學作品加以考慮:
關於上海的開埠和〃洋人〃們進入上海,已經有了長篇小說《上海……冒險家的樂園》;
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有柯靈寫的電影《不夜城》;
關於上海的解放,有電影《戰上海》;
關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上海,有周而復的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
我以為,內中有兩個上海的重大歷史題材,尚無相應的文學作品:
▲虹橋▲書吧▲。
第2節:序(2)
一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用毛澤東的話來說,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卻沒有一部相應的長篇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