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變幻莫測的,今日待之如上賓,他日就可能斥之為逆賊。在主宰著生殺大權的君王面前必須永遠小心謹慎,得意時不喜形於色,失意時不遷怒於君,這樣,才能平平安安地立身君側,永保富貴。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逐客風波(13)
秦王政用平靜的微笑迎接了李斯的到來。他閉口未提李斯的奏疏,也沒有當著李斯的面承認自己的過錯,只是說了一些問候和勉勵的話。秦王政素來看重一國之君的尊嚴和威儀,他是不會輕易向人認錯的。
第二天,李斯被恢復了客卿的官職,避匿於孃家的夫人馮氏、兒子李由及其他人也被接了回來。風波平息之後,李斯沒有忘記去拜會那些曾力主逐客的宗室官吏,他委婉地向他們表明:他重返宮廷後決無報復之心,他願意與所有的朝臣同舟共濟、相安無事;往事已經過去,舊的一頁無須再翻開,應同心致力於秦國的強盛,著眼於秦國的未來。
宗室官吏們被李斯的寬容大度感動了,李斯也覺得輕鬆了許多,彷彿烏雲散盡,冬去春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攻趙滅韓(1)
一
一個令賢士們大為振奮的訊息迅速傳播開來:秦王矢志強國,卑身求士,不拘一格,廣選賢良。這訊息不僅在咸陽、在秦國廣為傳播,幾乎盡人皆知,就是在其他諸侯國也頗有影響。於是,秦王之賢明豁達和從諫如流也被描畫得流光溢彩,使很多國君自慚形穢,並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緊迫和威脅。
當然,在這種眾口一詞的輿論宣傳中,李斯的形象也變得高大而美好。他被誇讚為直言敢諫的骨鯁諍臣,被盛譽為見解非凡的有識之士,而李斯那行雲流水般的文筆,遒勁有力的書法也為更多人所熟知。在人們的心目中,李斯不僅胸有韜略,腹有良謀,善於伴君從政,而且寫得一手好字,善為美文華章。這篇《 諫逐客書 》傳出宮廷後,被人廣為傳抄,一時間成為文章典範。此文傳之於後世,成為歷史名作,竟至不朽。當然,這是後話。
《 諫逐客書 》的轟動效應當然不只發生在文壇。其重要意義還在於:它改變了秦國的施政方針,開闊了秦王的視野,使秦王的用人路線衝破了地域觀念的束縛,由偏狹走向拓展,由墨守成規變為不拘一格。這一改變給秦國帶來了希望,使其一統天下的雄心大志有了實現的可能。
在那些日子裡,咸陽宮顯得熱鬧非凡且極富生機,幾乎每天都有被驅逐的客卿風塵僕僕地從逃亡地返回,他們無一例外地被官復原職並給予優厚的待遇。更有一些各諸侯國的賢士良才也慕名前來投奔,秦王政也給予熱情的接待,並根據每人的才能授以適當的官職,使之皆大歡喜。他們簇擁在秦王政的周圍,迅速形成了一個卓越不凡的人才群體。
在慕名投奔者中,有一個叫做繚的魏國人,他熟讀兵書,極富謀略。那日,秦王政在咸陽宮親自接待了這位貌不驚人的投奔者,先是詢問了他的一般情況,接著便和他進行了一番考察性的對話。
秦王政首先問他如何看待兵事。他說,兵者,兇器也,不得已而用之。用兵當以誅亂禁暴為主旨,不攻無過之人,不殺無罪之人。殺人之父兄、利人之財貨、臣妾人之子女的亂殺亂搶,與盜賊無異。
秦王又問他用兵如何取勝。他回答,應以道勝,即以道義取勝。戰爭的勝負取決於人事,不取決於天。他說,傳說中的黃帝“百勝”並不是什麼神秘的力量,不過人事而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戰爭所依靠的是民,民富方能兵強。他還強調士氣的作用,以為將帥要把士卒計程車氣高低看得十分重要,欲使士卒死戰必須恩威並用,軟硬兼施。
秦王政還和繚談到了一些戰略戰術方面的問題,繚皆應對自如。秦王政大喜,待之為上賓。
繚後來被任命為廷尉,故而人們稱他為尉繚。尉繚有兵書《 尉繚子 》行世,計二十四篇,流傳至今。尉繚入秦之初便與李斯結識,相同的見解使他們成為好友。這天,李斯和尉繚一起來見秦王,李斯問:“大王意欲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乎?”
秦王政道:“寡人朝思暮想,正為此也。愛卿有何良策?”
李斯道:“六國雖弱,但強弩之末猶可穿魯縞,秦滅六國並非指日可待,一舉併吞,須逐個攻之。為保旗開得勝,再及其餘,當細審六國之強弱態勢和山川地理形勢,先弱後強,先易後難。”
秦王政道:“此言得之。但不知應先攻何國?”
尉繚看了看李斯,說:“我二人以為宜先攻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