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4 頁)
ube等網站直接下載到你的iPod上。而且,這一技術仍在不斷發展。
作為藝術形式的影片遊戲
影片遊戲已經佔領了一度由電視所佔用的空間和時間,它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正在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美國人現在在影片遊戲上的花費已經超過了在電影上的費用。而且,威斯康星州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的詹姆斯?保羅?吉(James Paul Gee)教授認為,影片遊戲已經成為“35歲及更年輕的人們的主要文化活動,而上一代人所關注的是電影和文學作品。”
在媒體的發展歷史中,新的媒體形式最初總是要借鑑現有的媒體形式的內容。比如說,收音機開始的時候廣播過戲劇,電視也播放過由電臺節目改編的電影和一些老電影。影片遊戲也曾試圖借鑑電影的元素,但卻以失敗告終。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個就是根據電影《外星人》()設計的遊戲就成為了遊戲史上最慘痛的失敗。但是,遊戲商gameLab公司的埃裡克?齊默爾曼(Eric Zimmerman)認為,大公司仍然不會放棄對電影的借鑑。他說,令人們歡呼的動力是“對情緒描述的錯誤理解。” 齊默爾曼認為,“遊戲的本性決定了人們對它的情感投入。遊戲是動態的,是互動的系統。這是電影所無法做到的。”
吉教授還補充說,“除了打鬥之外,我們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遊戲。”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文化:視覺文化正在佔領世界(13)
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對遊戲行業也投入了很大熱情,他認為“當人們承認自己在透過第17關後大聲歡呼”後,遊戲產業才算成熟。
在2005年12月4日的《紐約時報》上,約翰?利蘭(John Leland)發表了一篇名為《作為藝術家的遊戲玩家》(The Gamer as Artiste)的佳作。在文章中,他提到博物館展覽、學術會議和大學課程都已經把遊戲作為藝術來進行分析。2004年在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舉行的一次名為“故事引擎”(Story Engines)的會議就認為,打遊戲也是一種創作故事的形式,“在這個時代中,書、報紙、電影和網路等媒體中的故事都是由作者設計好了的,因此它們的讀者或觀眾正在節節下降。”
未來的故事將會以什麼形式出現呢?想要預測未來的話,我們首先要看“比賽的比分”。美國2005年的影片遊戲銷售額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兩個最受歡迎的支架:PlayStation 2和Xb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