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頁)
受眾的綜合影響力也在迅速突現。另外,對廣告主而言,此舉將建構立體化、無縫化、精確化的強傳播模式,大大提高廣告主的投資回報率。”
分眾拓展之痛: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十年的苦心經營醞釀出江南春的巨大成功,同樣,十年的廣告經歷時刻提示著他“商場沒有一帆風順”。即使新分眾在很多人眼中強大得“無與倫比”,但在其修築屬於自己的“城堡”的同時,也並非平靜得沒有一絲的波瀾與漣漪。
高爾基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江南春也始終相信,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天邊絢麗的彩虹。
美國東部時間3月7日16 ∶ 00(北京時間3月8日5 ∶ 00),分眾釋出了截至12月31日的2005年第四季度未經審計財報。報告顯示,分眾傳媒第四季度總營收為2 460萬美元,同比增長,比上一季度增長了;淨利潤為940萬美元,2004年同期淨虧損為130萬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了。
。。
觸角向全國各地延伸(3)
分眾傳媒廣告服務營收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商業樓宇聯播網以及賣場電視聯播網的增強。分眾傳媒第四季度總營收有來自於賣場電視聯播網,而上一季度這一比例為。
但漢理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副總裁錢學傑對分眾的新媒體拓展計劃表示擔憂:一方面,流媒體的運營平臺涉及廣電總局和電信運營商,有一定的資質風險;另一方面,已推出手機電視的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和正全力轉型的SP,都將成為新分眾的競爭對手。
“新媒體領域複製性很強,分眾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易觀國際產業研究部分析師錢海瀅也表示不解。
除此之外,分眾在傳統的樓宇戶外廣告市場也正遭遇競爭。此前,全球第二大戶外廣告集團法國德高貝登以一億多美元收購了兩家香港上市公司——媒體伯樂和媒體世紀,從而幾乎壟斷了上海的地鐵與公交車廣告。
“針對戶外媒體外資公司的政策限制正在放開。”錢學傑認為,“類似德高貝登等外資公司將是新分眾值得關注的對手。”
“樓宇的先期資源已被佔據,我們籤的是長期合同且到期時間不一,很難一一攻破。”江南春認為,如果就中國市場而言,這些巨頭的資金遠不如分眾雄厚,而他們的另一個軟肋在於對中國本土化的理解不夠,對新模式的接受程度低。
“因為必須全球統一,他們會依照老思路,不可能按照中國市場的模式統一和整合全球資源。”江南春說,“如果要進入中國市場,最好是買分眾股票,成為戰略投資者。”
江南春同樣不認同陸續冒出的一些行業對手,“分眾基本不會進軍如列車、醫院、大學等市場,原因是生意太小,如果他們能做到高利潤,我會考慮收購。”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分眾傳媒,何愁見不到燦爛的彩虹?
亂世出英雄:分眾城堡外“老二”之爭
自古英雄多出亂世。而商場沒有旁觀者,只有實踐者,退卻不會風平浪靜,只會自掘墳墓,唯有前進才能海闊天空。
就在分眾、聚眾合併的訊息傳出後不久,市場上小型的影片網路廣告商便紛紛開始覬覦“老二”的席位。此前在賣場影片廣告網路較有收穫的璽城文化日前更是攜國際多個風險資本,準備與分眾“一拼到底”、“魚死網破”。
上實科技風險投資公司(SITV)最初投資的璽城文化在第二輪融資中拉來了集富亞洲投資(JAFCO)、華盈創投(TDF Capital)、和通集團(HOTUNG)以及住友商事亞洲資本(SUMITOMO)等多家風險投資基金。雖然上海璽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田冠勇未肯透露融資總額,但他表示融資後將在原來的賣場網路中往前邁更大的一步。
另一方面,按照分眾江南春和聚眾虞鋒此前在市場上的表述,除分眾、聚眾之外,樓宇電視廣告僅有2%左右掌握在小廣告商手中,其餘98%已為他們所壟斷。可事實上,樓宇之外,包括公交、地鐵、候機樓、賣場、戶外大牌等領域,被各小公司分食的情況相當嚴重。
著名風險投資機構IDG(國際資料集團)向上海信語通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投資300萬美元,藉此進入樓宇影片廣告市場。上海信語通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將目標市場鎖定在大學校園,想要建立一個“CC高校食堂影片”網路。並從2005年9月至今已經在許多大學成功布點。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