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問題,我們平常的處理方法就是,只要想辦法讓它不疼就好了。所以患者在患病之後很後悔,才知道其實眼睛看不見的東西才更恐怖!
在我看來,比起外部的變化我們更應該注意內部的變化,因為內部的變化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健康問題。
我的患者們之所以能夠認真地按照“新谷飲食健康療法”的要求做,是因為他們明白這與他們自己的健康緊密相關。對患過癌症的病人來說,這種可以將癌症再發率減少到零的“新谷飲食健康療法”是非常具有價值的。我真正的意圖不是要在使用該方法之後將癌症再發率減少到零,而是要大家在患病之前就使用這種可以將癌症再發率減少到零的“新谷飲食健康療法”。
那麼,我現在就告訴大家,如果總是吃肉,到底會產生什麼後果。
肉類損害腸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缺乏食物纖維,並且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如果總是吃肉,腸道就會變得越來越粗,這是因為缺乏食物纖維,大便的量少而造成的。而要排洩這些少量的大便,腸道必須要做許多無謂的蠕動才能順利完成排便的過程。也就是說多餘的運動使構成腸壁的肌肉得到了鍛鍊因而增厚,所以腸道變得又短又硬。
腸壁增厚使內腔變小,內部壓力增加,在加上對動物蛋白和脂肪的大量攝取導致腸道周圍的脂肪層加厚從而對腸壁形成壓力。這樣一來,如果壓力繼續增大,那麼黏膜會頂出內壁向外翻長,形成一個膨脹的袋狀物叫做“窒室”。導致糞便在透過的時候受阻,甚至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內,最終經過積累,該類糞便便形成滯留便,並且緊緊地附著在腸壁內,很容易進入窒室中久而久之就更難排出。
這些附著在膨脹的袋狀物和腸壁內的停滯便時間一長就會產生毒素,從而使該部分的細胞變異而形成腫瘤最後演變成癌細胞。
腸道惡化不僅容易導致大腸癌、大腸腫瘤、腸炎和各種腸道疾病,更多情況下還容易引起子宮肌瘤、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肥胖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糖尿病等疾病,我們稱它們為“生活習慣病”也叫“富貴病”。
腸胃狀況不好不僅是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更可怕的是,它在一點一點地腐蝕著我們的身體。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日本人和美國人腸胃狀況的差異
我作為外科的研修醫生,曾於1963年赴美國紐約進修。
當時在美國的醫院裡檢查大腸的主要方法是,讓患者將鋇鹽溶液喝下去,進入大腸之後再用X光檢查。這種方法叫做“下胃鏡”也叫“灌腸”。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陷是隻能檢查出有沒有腫瘤。而無法看清楚腸道中細微的部分。所以,要切除腫瘤就必須實施開腹手術。開腹對於患者來說都是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傷害,並且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心理負擔。而且這種檢查方法並不能診斷出腫瘤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
雖然在當時也有叫做直腸鏡的內視鏡頭,而且是金屬製成的直筒狀,但是利用這種工具最多隻能檢查到肛門以內25厘米的地方。
於是,在1967年美國從日本引進了食道鏡,用這種由玻璃纖維製成的可視鏡頭深入到患者的大腸內,診斷大腸內部的情況。這就是我說的最早的可旋轉內視鏡頭。
不久,美國又引進了剛剛開發研製成功的大腸內視鏡(長約185厘米),當我在美國第一次使用可旋轉式的內視鏡頭為患者診斷時發現,美國人的腸胃狀況糟糕的令我吃驚,由於美國人經常吃肉所以腸道明顯比日本人要短,要硬很多。而且腔內空間狹窄,內部凹凸不平、粗細不均,就像被束縛著一樣,到處是存積著滯留便的窒室。
在美國人當中很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腸胃疾病,大概每10個人中就有一例是腫瘤患者,當時我作為外科的研修醫生,做過的所有手術當中有1/3都是切除腫瘤的手術。
即使是切除一兩厘米長的腫瘤,每天都要做好幾例開腹手術。面對這樣的現狀,我一直在考慮難道就沒有一種可以減輕患者負擔、緩解患者痛苦的切除腫瘤的方法嗎?
正好就在這個時候,日本開始全面推廣使用可旋轉內視鏡頭,於是我和生產廠家聯絡過,和他們說了我的想法。我希望他們能夠開發一種在可旋轉內視鏡頭前面安裝一些微小的手術器械,不需要開腹就能夠在狹小的空間內直接利用鐳射手術刀等將腫瘤切除的全新的器械。
於是,我經常向廠家駐紐約的辦事員反映器械的缺陷和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終於在196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不透過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