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圈”的起點。而實際上,我所建立的公司名稱就叫“Live Out Loud”,目的是建立一個“新的談錢習俗”。
我在“差距分析”的底部填上了瑪麗和邁克所給的答案。
問題2:你的月支出是多少?
瑪麗拿出一些檔案和她的記事本。“這是我們的預算,”她說,“我想我們每個月大約要花3 200美元。”
“首先,從現在開始你們必須準確地知道每個月要花多少錢。其次,永遠不要再做什麼預算。”我說。“‘財富圈過程’不是叫你如何做預算,也不是要你節衣縮食。它強調如何廣開財源,使生活更美好,日子更紅火。”
我實在想象不出還有什麼觀念比預算更令人縮手縮腳,更無吸引力可言。預算猶如減肥食譜:沒有人會嚴格遵照執行,根本不管用,因此還是趁早打住。在“財富圈”過程中,人們要考慮的不是自己不能做什麼(但預算迫使人們考慮不能做什麼),而是激發人們深思熟慮、有的放矢地規劃如何花錢。你想吃、想喝,還想快快樂樂,這沒什麼不好,只是你必須“學會賺”更多的錢,像百萬富翁那樣。“勇往直前,扔掉預算,我們將告訴你如何做支出預測。”我說。
問題3:你有多少資產?
個人或家庭資產通常包括房地產、共同基金、個人退休賬戶以及儲蓄。萊昂納多家的房子自購買以來已經大幅度升值,現在大概值35萬美元。此外,他們還有教育儲蓄以及一些銀行存款。我差不多已經看清了這家人致富模組序列中的龍頭,並且知道要刺激這家人使用“財富圈”,首先要從他們的資產開始。這意味著要動用他們的一部分房地產以及他們的個人退休賬戶和共同基金中的錢,將其投資給更直接、非常規的資產,從而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率。透過更直接和多樣化的資產分配,我們將啟用那些沉睡的資產,輕輕鬆鬆地將這家人的年所得變為25 000美元。
問題4:你有多少負債?
我看了看萊昂納多一家的良性和惡性債務。惡性債務是消費性債務,通常是信用卡欠賬,人們以此維持生活方式,而不是用以構建資產。良性債務是房子的抵押貸款,這是資產的槓桿。
規劃通向百萬富翁之途(5)
問題5:其他還有什麼?
我繼續問:“其他還有什麼?”奇怪的是,許多人都是在被刨根問底的情況下才透露出自己的真實境況,我們也才因此明白他們擁有什麼,有什麼可以拿出來利用—他們所擁有的一切以及他們所積欠的一切。他們有可能會突然冒出這樣的話,“啊,我10歲的時候,我奶奶給了我一些股票。”或是,“哎呀,我還欠我叔叔錢呢。”正是在此過程中,我們幫大家啟用了儲蓄賬戶和個人退休賬戶中的錢,而SEPs、教育儲蓄賬戶、社會保險所得,甚至贍養費,也都派上了用場。連最微不足道的“孤兒”,401(k)也一展身手—你曾經為一些公司服務過,你辭職離開後,這些資金就分別留在那些公司的401(k)中。我認識一個業主,他有80個員工,但賬簿中卻有一百多個401(k);也就是說,差不多有兩打401(k)可能被它們的主人—曾經在這家公司工作過的人忘記了。我認識一對夫婦,他們在編寫“差距分析”報告時發現,他們過去的工作中積累了9個獨立的401(k)賬戶。這些被他們忘得一乾二淨的401(k)賬戶,總額竟然達109 000美元,這令他們既驚又喜。那一天對他們來講可真是美好的一天。在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往往還會有一些兼職工作浮出水面,或是發現一些需要結算的線上拍買或拍賣事項、被忽略的被動收入或支出習慣。
瑪麗和邁克看著他們的“財務底線”,深為震動。他們不知道這是禍還是福。我向他們澄清診斷境況不是我的事,也不是他們的事。我們唯一關注的是“財務底線”將怎樣發展。
問題6:你想要什麼?
至此,我們已經弄清楚了萊昂納多一家的財務境況,我問他們想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自由日”表示隧道盡頭的曙光,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可行、立竿見影的財富計劃。我常常要求客戶提交一個120天計劃,這個計劃將幫助他們實現年末目標,即我們所說的“一年期自由日目標”。最終的“自由日”可以是你想要的任何東西。對一些人來說,目標清晰,比如消除債務,自己更有意義地創業而不是上班掙工資,或是每個月都有足夠的現金流量支付各種開銷。而對另一些人來說,“自由日”目標是供得起所有的孩子上大學或是周遊世界。或者志向更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