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頁)
領會體悟的表情。他在母親的手臂上,就像一個機械的玩偶,一彎一躬地向老佛爺致敬。
老佛爺漫不經心看了他一眼,便移開了她的視線,不再去關注他。看上去,她對榮祿的外孫十分冷淡,而且這種冷淡好像是她故意裝出來的。果真如此嗎?正如我前文敘述的那樣,榮祿去世的時候,我正好和皇太后在一起。我知道她依然深愛著榮祿。因為她有時把我當成貼心人,因此我對她不可能有誤解。我知道這樣猜測她對溥儀表現出的冷淡態度無甚意義,但是我從來也沒有改變過對這種態度的懷疑。
四十一、慈禧的思慮(2)
現在回想起來,我認為那種出奇的冷淡是一種奇怪的徵兆。
難道就是在那時,她就打算指定那個嬰孩來繼承皇位以償還對榮祿的一點情債?難道她已經意識到清朝末日快要來臨,因此策劃讓那個嬰孩當皇帝,而他將在革命炮彈的威脅下誠惶誠恐地放棄皇位。這樣,她就可再次報復醇親王的異母兄弟光緒?這看起來好像不太可能,可事實上完全有可能。因為一旦人們像我一樣逐漸地瞭解太后的時候,就會感到什麼事情都不可能瞞過她。即使在遙遠的將來她自己的名字將遭到唾罵這樣的事也不能瞞過她,因為所有善良的中國人迫切希望擺脫滿清王朝的枷鎖——結果卻屈從於實際上更為沉重的枷鎖之下,而這一切都與她密切相關。
設身處地替慈禧想一想,許多事情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我總是對宮中的那次覲見耿耿於懷。雖然那時慈禧的天壽將盡,幾乎可以時日計,但她已經在她的御座上統治了中國將近半個世紀。她年事已高,歲月在她臉上刻下了細密的皺紋。榮祿已經離她而去,而慈禧在他走後也與過去判若兩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已經和她喜愛的人一起葬入了墳墓。也許,這一部分已經超過了她自己所能意識到的程度。有人說,自從得知榮祿辭世的訊息之後,慈禧就有點喪失理智了。
那個嬰兒的母親在向太后磕頭,也許她內心很想知道此時小太監是否小心翼翼地抱著嬰兒。小太監含笑望著那張乾癟的小臉,而那小孩卻懵懂無知。或許他當時還沒有吮吸骯髒的大拇指,因為他的小手被襁褓緊緊地裹著。太監們圍在他身邊,以嚴肅冷酷的著名太監李蓮英這時也站在慈禧的身後,他從前曾無數次站在那個位置向慈禧進諫。據很多人說,李蓮英不是真的太監,慈禧把他看作自己非常貼心的心腹,後來他卻殘忍無情地辜負了老佛爺的信任。小溥儀和母親覲見叩拜時我也在太后身邊,現在感覺那似乎就是一場夢。因為,我當時根本不能想象到這個溥儀——未來的小皇帝的前程。我甚至沒法理解這次覲見的重要意義,也沒有意識到我正在親眼目睹一場歷史悲劇正在醞釀之中。
但是,我注意到慈禧皇太后態度十分冷淡,她的冷淡當時就讓我疑竇頓生。
那嬰兒被裹在厚厚的襁褓中,因此顯得十分笨拙,只有在他母親雙手的逗引下他才活潑起來。他毫無意識地在皇太后面前磕頭,而皇太后似乎什麼都沒有看見。難道那母親沒有覺察到這種詭異的氣氛?難道她確實看到了將來、並幻想著她兒子的遠大前程?我認為並非如此!
榮祿的女兒從太后面前離開時依然滿面春風,看上去十分欣喜,好像他們母子得到了天下最大的恩寵。
皇宮裡活躍的氣氛在她們離開後就不同了。太監們跑來跑去,重複著日復一日的忙碌工作。宮女們也各就各位、各司其職。這個時候,李蓮英也從太后的身後走了出來,不斷向下屬發出象徵至高權威的指示。慈禧則轉向她身邊的宮眷,談論的內容已經轉移到其他無關緊要的話題。小溥儀一離開覲見房間,就被皇宮裡的每一個人遺忘了,似乎他真的無關緊要。也許在歷史上他的確是無關緊要的。
不過,整個悲劇在於溥儀在決定他的命運時卻沒有任何發言權。他只是一具不可抗拒命運操縱的木偶,而皇太后慈禧則是在幕後進行操縱的力量。老佛爺,我懷疑她自己是否真的不知道!在那次覲見中,真正最可悲的人物就是她——慈禧!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四十二、登基前三年(1)
溥儀人生最初3年裡的生活充滿了幸福和快樂。不過,既然這是他人生最初的歲月,他基本上還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也許,後來他對這些幸福和快樂也回憶不起什麼來了。儘管如此,這些歲月畢竟是快樂無比的,就像其他普通孩子的生活一樣是幸福快樂的,而可悲的是他現在已經回憶不起這段快樂的時光了。在初次覲見太后之後的3年裡,他在父母家裡像一個普通的滿族孩子那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