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頁)
�37“假名”,日文所用字母,多借用漢字偏旁。草體稱平假名,楷體稱片假名;
�38“……希臘那個古甕上的少年”,參見John keats: Ode on a Grecian Urn;
�39“死亡實踐”,參見(古希臘)柏拉圖著《斐德若篇》,67c。
二○○四年二月十四日凌晨
寫完於金陵譚邸
次歲夏杪校訖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由維特飲彈及夏散舟茹刃
——縱剖偏執症人格形象在創作史上的蛻化
'摘要'偏執症人格形象成為創作史之罕例,必有令其生存和探索的魅力場所在。最典型如昔日從西歐到中國的“維特熱”狂飆時期,許多熱血青年與問題社會格格不入,竟紛紛效仿維特青衣黃褲甚至鬱懣自殺,成為畸位的時尚潮流。目下青少年則是滿不在乎地哼唱著“還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的流行歌詞。此間階級、人格、心理、思潮、文學諸些話題經歷了翻天覆地的完整洗禮。當代小說《裂阱》中主人公夏散舟深刻複雜的偏執症人格審美魅力已不足以構成維特式的偶像,只有轉化為情慾與權謀、靈與智的撞擊以適應他所生存的顛覆時代,聊博幾聲浮躁乏趣的喝彩。本文意圖由維特飲彈及夏散舟茹刃設作主要例樣,縱剖偏執症人格形象在創作史上的蛻化,進行人格比照及病理解析,引出當代創作史觀的辯證螺旋啟示。
'關鍵詞'偏執症人格形象創作史病理蛻化
一、緒論
人類眾民族文學藝術創作史長河誕生了無數流派,成就了無數大師,塑造了無數經典。其中新老交替,各領風騷有年。惟有一類為數不多的作家及其作品,可謂“以血書者”。他們生存在社會的極端或曰心靈的邊緣,憑藉畸於人而侔於天的超人魅力賦予了文學藝術劃破時代的意義。具體落實到實踐上,技術降格為外化承載形式,意識則顯示為內化偏執症人格情結——從作家本人到其透過作品對第一主人公形象的滲透,皆是如此。
醫學界關於偏執型精神分裂症(paranoid schizophrenia)的一般定義為:以幻覺和妄想為主要臨床表現,起病較緩慢,發病年齡偏大,以青壯年和中年為主;患者可以出現各種幻覺和妄想,一般以聽幻覺、被害妄想、關係妄想等症狀最為常見,在幻覺和妄想的影響下,患者可以出現情緒和行為方面的異常。在發病以後的相對較長時間內,患者可以保留部分社會功能,較少出現精神衰退,預後相對較好。與之相類的有偏執狂以及偏執型人格障礙。根據CCMD…3關於偏執人格的鑑別標準規定,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和偏執型人格障礙兩者之間尚存在一個潛移默化的過渡距離,兼與狂信型人格、詭辨型人格也稍見異同。本論所探討的創作史上的偏執症人格形象,要略輕於前者,而遠重於後者。
病態人格形象在西方文學、中古文學乃至漢文學浩如煙海的鉅著們中其實始終佔有未必微弱的比例。然而貫徹純粹的偏執症人格形象還是頗受冷遇的。究其竟,實在緣於這批人物置身任何一個年代都會被認為是嚴重病態的、不討好的腳色。時世盛衰,或歌或泣,或順而從眾,或逆而從天才,無論主導潮流的同步水準還是隨波逐流的滯後心態,總無妨社會文學格局的延綿鼎盛。至於文學批評之所謂“病態”說,是分為兩種情況的:一種是同步超前型作家及其作品。它的實質是眾醉獨醒式的,新事物推倒舊事物式的,假以看似“病態”的印象反襯了某個地域時期的真病態。它的誕生成長有一個從不被理解到逐漸接受的過程,同步超前型作家及其作品更可能因此成為時風真正的領袖和未來潮流的引航者。另一種或亦可歸入超前型,但問題卻在於它的表現幾乎已經做到與病理上的狂癲模糊了界限,造成了時代永遠不可能與之同步的現實,所謂超前的意義僅轉化為“放之四海皆準”的全民確認性“病態”——而且永無翻案之日。此種病態表現又以烙有典型偏執症印記的作家創作為窮極,猶如青藤梵高之畫,即使價值連城,也並不說明什麼。因為任憑它們遭遇不同年代的冷遇奚落還是熱捧狂追,從本質上說仍無法擺脫高處不勝寒的宿命,同時也絲毫不能證明天才與大眾到底誰才狹隘的道理,人們更多關心的只是其市場效應以及技術、風格的承續啟示而已。
基本上,偏執症人格形象以男性較多見,且以膽汁質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集中表現為執著的痴情者。這裡的痴情不一定止乎愛情,亦包含心靈、藝術、宗教方面的追求,它們協助作家透過文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