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4/4 頁)
提到必須解放生活在鐵幕裡的各國人民時,赫魯曉夫作出了使人意料不到
的驚人之舉。他脫下自己的皮鞋,使勁地敲桌子,大聲抗議,令與會每一個
人目瞪口呆。
這期間,透過西柏林而流失的東德人數已經到了烏布利希政府不能忍受
的地步。1960 年,有將近20 萬民主德國人離開了東德,其中有152,000 人
是透過柏林這個重要渠道。1961 年,民主德國人口流失繼續增加,1 月和2
月兩個月超過了3 萬,其中21,000 人是經過柏林逃走的。3 月和4 月又走
掉了42,000 人。東德的人口增長此時已處於停滯狀態。據統計、在1960
年走的人中,49%的人是在25 歲以下, 23%的人在25 歲到40 歲之間,其
中主要是能工巧匠。
1961 年8 月5 日到7 日,西方三國和聯邦德國外長聚在巴黎,準備協商
解決柏林問題的措施。8 月6 日這一天,東德人口流失到達最高潮。有2。305
人離開東柏林到達西柏林。在這種人口流動不可遏制的情況下,東德領導人
瓦爾特·烏布利希決心要採取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他取得了赫魯曉夫
的認可。
8 月12 日夜裡,東德當局悄悄地在東西柏林分界線上用帶刺的鐵絲網築
起了一道牆。8 月13 日清晨,當西柏林人從睡夢中醒來,突然發現柏林兩部
分之間的分界線變成了一座牢固的不可穿越的屏障。這一天,華沙條約締約
國政府發表宣告,宣佈它們贊同東德政府的這一決定。一切都靜止了,東西
柏林之間的通道被封鎖了,只在交界處開闢了9 個過境站。東德的人口流失
戛然而止。西柏林市市長、社會民主黨人維利·勃蘭特作出反應,他立刻向
西方盟國發出了求援的呼救。
但是,除了抗議之外,西方几乎沒有采取任何反措施,甚至人們意料中
的爆發性的報復行動也沒有發生。盟國這種沉默令維利·勃蘭特感到十分不
滿。後者四處奔走,呼籲西方保衛柏林,捍衛它們在西柏林的利益。為形勢
所迫,肯尼迪派了他的副手約翰遜以及克萊到西柏林作安慰性視察。
由於忙於第四次聯邦議院大選,阿登納行動也頗為遲緩。“牆”築起後
的第三天,8 月16 日.阿登納接見了蘇聯大使斯米爾諾夫。斯米爾諾夫告訴
阿登納,築牆措施並非針對聯邦德國,而是民主德國為了防止人口流失而採
取的。阿登納這時說出了一句令人十分吃驚並不解的話:他說:“聯邦政府
不會採取任何不利於德蘇關係和惡化國際局勢的措施。”整整九天之後,阿
登納才姍姍來到柏林。這種延誤再加上頭兩天說的含混不清的話,使他遭到
社會民主黨的猛烈攻擊,所有德國人,尤其是西柏林人對他十分不滿。
8 月22 日,阿登納終於走在西柏林的波茨坦廣場上。阿登納在距柏林牆
鐵絲網四、五碼的地方停了下來。他凝視著鐵絲網的另一邊,一動不動地站
了很長的時間,才緩步由聯邦官員們陪同離去。儘管理解他的人都能夠感受
到他內心此時正受著的人生最為痛苦的煎熬,可是,這並不能驅散許多人對
他姍姍遲到的不滿。他的臉上毫無表情,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麼。
柏林牆的修築對阿登納來說,無疑是一次嚴重的挫敗。阿登納一直堅稱,
他的歐洲政策和大西洋政策與他重新統一德國的努力並不是矛盾的。就眼前
的事實而言,柏林牆的修築證明他的做法已經失敗了。1961 年8 月13 日構
成了1949 年以來德國外交政策發展最明顯的中斷。如果兩個德國之間的深淵
不再進一步深化,如果人們不會被排除在東西方緩和程序之外,那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