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4/4 頁)
以它受到的損失要嚴重得不可估量。
從1807 年以來,價格已人為地上漲了;比如在英國,波羅的海的供應品、
絲綢和棉花的價格從1808 年起就不止翻了一番;加拿大的租船費漲了兩倍,
里加的漲了三倍還要多;1810 年,人們計算過,一艘一百噸的船,從加來到
倫敦的來回航程,要花費五萬鎊;從波爾多到倫敦的來回航程要花費八萬鎊。
其結果是,海上貿易凍結了越來越多的大量資本。同時,危險不斷增加,這
不僅僅是由於拿捕和沒收,而且也由於價格的過分的和突然的改變。因此,
在巴黎,來自巴西伯南布哥的棉花在1806 年是每磅值七法郎,在1807 年,
每磅值十五法郎,在1808 年,每磅值二十四法郎;在1810 年,每磅保持在
十二至十四法郎之間。在漢堡,1808 年年初,一袋棉花的標價是七十五盾,
在年中是二百六十盾,在年底,是一百七十五盾;在倫敦,價格擺動稍微小
一點,但仍給投機活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在漢堡,帕裡什的父親在1800
年已經慨嘆定期的投機活動的風尚吸引了商人:這種風尚最後佔了優勢。在
英國,人們對一切商品進行投機買賣,併為這一目的而組成了一些公司。
在大陸上,人們主要是對殖民地產品感興趣;在法國,人們在大城市裡
可以找到這種機會;然而,到達法國各大城市的商品較為稀少,人們在阿姆
斯特丹或在漢撒各城市則更活躍得多;巴黎的銀行在那些地方進行了大量投
資,他們或者是為了自己,或者是為了他們的顧客;在1810 年,人們引證卡
沃咖啡館①老闆在安特衛普大量投資於殖民地消費品。正是交易所看漲的投機
商在進行操縱,他們總是玩弄手段,特別是捏造假訊息;1807 年4 月,為了
要使棉花漲價,人們在巴黎散佈說,英國封鎖了里斯本。在荷蘭,大銀行為
了控制市場,便購買倉庫的存貨。在英國,政府不斷地借款,其注意力也是
放在有價證券上。在這一方面,優勢則是掌握在證券看跌的投機商手裡;交
易所的經紀人更是不斷地把英國統一公債貶值,因為銀行家不肯——除了一
個例外——提供貸款給遠期交易;這些銀行家貸款給別人時收百分之五的最
高的合法利率,而他們自己借款時,條件卻要好得多。英格蘭銀行透過戈德
史密斯銀行來迎擊這些投機商人。在巴黎,有價證券的投機活動遠遠沒有達
到這樣嚴重的程度,然而也沒有被忽視,政治的不穩定引起了證券的劇烈波
動。當塔列朗主持外交時,他利用職權取得情報來進行投機買賣,大發橫財。
莫利昂大臣竭力提高公債價格;但是賣空的投機商總是不斷地證明拿破崙抨
擊是有理由的。投機的風氣侵入了商業和工業。英國市場出現過兩次大景氣:
一次是在1807 年和1808 年,當時波帕姆宣佈英國攻佔了布宜諾斯艾利斯,
同時人們也得知西班牙的屬地已宣佈費迪南七世為君主,從此就把英國當作
它們的盟國;另一次是在1810 年,當時法國最後的殖民地都被英國攻佔了,
美國人又在歐洲出現。為了滿足定貨,工廠增加了,家庭手工業者由於租借
或者賒購織機而改進了工具。在法國、薩克森、瑞士,由於禁止英國的棉織
品,也引起了類似的後果;人們同樣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其結果是僱用人員
的薪給工資大大地加重了企業的負擔,使這些企業隨時會受到危機的打擊。
儘管以上的一些情況說明了為什麼生產的投資高度活躍,但如果沒有通
貨膨脹和信貸膨脹,這種活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