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4/4 頁)
波羅的海有再次對英國封閉之虞。
多虧坎寧行事果斷,英國走在敵人的前面。古斯塔夫四世看來的確是可靠的,
因為他在7 月3 日剛剛重新對法作戰,而且卡斯卡特已經率領一萬軍隊前往
波美拉尼亞。但是丹麥方面還捉摸不定,又有謠傳說它在動員艦隊。此外,
貝爾納多特從漢堡出發幾日之內就能佔領丹麥。坎寧性情急躁,具有鬥士氣
質,他是分秒必爭的。如果說他在7 月16 日就得悉提爾西特會晤,那麼也只
是到21 日才開始瞭解詳情,而且很不完全。直到8 月8 日一家法國報紙宣佈
後他才知道和約的簽訂。不過,海軍上將甘比爾7 月18 日就接到命令,帶一
支龐大的艦隊前往哥本哈根,並於8 月3 日到達該地。卡斯卡特此時已撤離
波美拉尼亞並得到增援,他帶來了三萬軍隊。丹麥王太子在基爾得到通知,
要他和英國結盟,並把軍艦交給英國處置。由於王太子拒絕這一行動,首都
哥本哈根被封鎖,接著於9 月2 日遭到炮轟,7 日就投降。以後坎寧徒勞無
功地力圖爭取丹麥人,並曾試圖驅使瑞典人佔領這些群島;他絕望之餘表示
準備在丹麥留下英國軍隊。他的同僚則主張撤離。但是丹麥艦隊卻被帶走了。
翌年,穆爾在斯堪尼亞登陸,海軍上將索馬利亞茲能夠自由進入波羅的海護送
商船。這是最主要的事。
在頒佈柏林敕令的前夕,從事出口商品生產的大工業已經成為英國經濟
的命脈,因此任何打擊這些大工業的危機都必然使英國的經濟生活受到嚴重
的影響。這些大工業大都依靠同歐洲和美國進行貿易來推銷產品,並且在某
些情況下還靠那裡供給原料,所以在封鎖的威脅下,尤其是如果在封鎖的同
時美國又停止對英貿易,這些大工業就會遭到損害。還必須指出的是,英國
的海軍裝備和糧食供應都依賴北歐,英國的銀行結構和支付平衡也不穩固。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英國經濟的雄厚實力和靈活性。技術上的進步和資本主義
的組織體系都使英國大大地超過法國。1801 年,大不列顛的人口為一千零九
十四萬三千人,1811 年增至一千二百五十九萬七千人,人口的實際變動促進
了整個經濟的上升,特別是為工業保證了不斷擴大的國內市場和大量廉價勞
動力。英國的農業從技術上講在歐洲是首屈一指的,因此雖然土地革命打亂
了傳統的農村社會,但是它使一個迅速增長的人口只有一小部分食品需要依
賴進口。統治英國的大土地所有者寡頭集團對自己的命運信心百倍,表現出
幾乎不可動搖的必勝信念。中產階級中實力最強的那部分人,即倫敦和各大
港口的銀行家和商人,長期以來和貴族有著牢固的聯絡,他們和貴族一樣猛
烈地反對威脅著他們的商業利益和殖民利益的法國。至於工業家,社會地位
一般都很低微,他們的政治作用還非常微弱。最害怕封鎖的是工人,封鎖會
給他們帶來失業和物價昂貴,從而使他們本已貧苦的生活更為惡化。但是正
如人們所強調指出的,經過1799 年和1800 年“結社條例”的進一步強化之
後,國家的社會結構“固若金湯”。唯有一場持久的嚴重危機才有點可能激
起中產階級反對寡頭統治並促使無產階級起來造反。
託利黨政府不但沒有被柏林敕令所嚇倒,反而靠犧牲中立國,加強了英
國封鎖的商業性質。長期以來,一些重要人士堅決主張引用各項航海條例採
取措施來反對中立國航運。1802 年從英國各港口開出的船舶中懸掛中立國國
旗的是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