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5 頁)
要畫家,代表作之一是《薔薇叢
中的聖母》 (MadonnnainRosenhag)。
② 指1789—1804 年法國大革命。
③ 分尼(Pfennig),德國輔市,一馬克為一百分尼。
④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法國小說家。
⑤ 卡爾·邁(Karlmay,1842—1912)德國文學家。
① 約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1857—1924)英國小說家。
庭樹下快樂地讀他的新書。此外,他還讀康西安
斯②、弗里德里希·威廉·韋貝爾③等的書,以及歌德、席勒的作品,路
德維希·烏蘭德④、埃馬努埃爾·蓋貝爾⑤等的詩歌。他喜歡那些富於哲理的
詩句:
我目睹那森林換上秋裝,
灰濛濛的天空毫無聲響;
我昏沉沉地感到即將死亡,
卻不知道原因來自何方。。
一個清脆的聲音,
驀然在頭上高鳴;
那是一隻過境的候鳥,
踏上了南飛的征程。。
每當讀到這樣的詩,阿登納感到思緒萬端,充滿了對人生探索的渴望。
阿登納的求知慾在書海馳騁中日強一日。但他此時仍然只是科隆沙芬街
上的一個少年,少年人的心性使他也不乏頑皮。他像所有那個年齡的孩子一
樣不喜歡學校。在唸中學2 年級的時候,他所在的中學正值25 週年校慶,阿
登納便和他的朋友們作了一首有趣的打油詩:
啊,你這古老的痛苦之箱,
二十五載於茲,
你成年累月,
把青年人折磨摧殘。
他喜歡和朋友們一道高唱:
到了星期天三點半,
我們且去跳舞尋歡!
你看他風度何翩翩,
一顆顆耀眼的鈕釦,
襯托出上衣分外鮮豔。
她的柳腰多纖細,
配上一對長長的金髮辮。
他常和同學們一道玩捉弄老師的遊戲。由於他們的頑皮,一位老師常常
惱怒到極點,於是他們畫了一張老師怒髮衝冠、氣歪了嘴的漫畫,貼到了教
室的牆上;對另一個老師他們採取了另一種方法。課間休息時,他們把碎紙
片沾上唾液,貼到天花板上,到上課時紙片幹了奇Qisuu書網,從天花板上紛紛落落飄落
下來,課堂大亂,老師氣歪了鼻子。
中學畢業考很快就到了。考試之前,他和幾個同學事先得知三個德文作
文考題以及規定考的拉丁文課文。在阿登納的領導下,他們成立了一個委員
會,在同學中間分配好題目,並擬定好了文章結構。為了使拉丁文考試的準
② 康西安斯(Hendrik Conscience,1812—1883),佛蘭德所作家,作品有《佛蘭德斯的獅子》。
③ 弗里德里希·威廉·韋貝爾(FriedrichWilhelmweber,1813—1896)德國作家,作品有《十三株菩提樹》。
④ 約翰·路德維希·烏蘭德(JohannLudwigUhland,1787—1862)德國詩人。
⑤ 埃馬努埃爾·益貝爾(EmanuelGeibel,1815—1884),德國詩人。
備做得更充分,他們甚至按照一向的評分標準預先確定好了應錯幾個。但一
向誠實的阿登納並不感到輕鬆,他度過了好多個不眠之夜,有時他夢見補考,
從睡夢中驚醒。這件事他終身牢記,從此對弄虛作假深惡痛絕。
大量的閱讀使他在拉丁文、歷史、德文等幾門專業課上相當突出,這些
知識成為他今後在政壇上發揮的深厚基礎。他在以後的政治講演之中常常突
如其來地引用拉丁文成語,而這些成語大多是在他中學時學來的。中學8 年
級時,他的德文老師對他十分賞識,給他的作文下了如下評語:“文章簡潔,
構思嚴密清楚,阿登納,構思是你的特長!”這一評語讓他感到相當自豪。
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