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 頁)
直到年老時,阿登納仍能完整背誦這首詩。
老康納德教育孩子們從小要勤儉節約、熱愛真理。他盡力讓他們感到忍
耐和責任感的重要性,他以他對天主教義的理解,教給了孩子們基本的生活
規律和待人接物的方式,然後讓他們自由發展。他從不向孩子們隱瞞真象,
他讓孩子們知道家庭的狀況,並讓他們參予家庭決策。有一年,家裡窘迫到
了再也買不起聖誕樹的地步。於是老康納德開了一個家庭會議,讓孩子們選
擇,究竟是一連幾個星期天的午餐都不吃肉,省下錢來買聖誕樹和蠟燭呢?
還是反過來。孩子們都選擇了後者。
小阿登納的啟蒙教育是在他父親幫助下完成的。他跟父親學習了一年級
的課程,這樣他一進入小學就連跳了兩級。父親也發給他學習證明書,這些
證明書他一直都儲存得很好。父親為人很嚴厲,經常告誡孩子們要忠於職守。
有一次,一個哥哥因聽到火警而撂下功課不做跑去看時,遭到了父親的嚴厲
譴責。父親說:“哪怕有人在向你開炮,你也得繼續工作!”這件事在小阿
登納的心裡打下深深的烙印。當時他們幾兄弟都非常尊重和理解父親。父親
用過的象牙柄手杖,是全家引以為榮的驕傲。
小學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按照父親的意願,阿登納進了科隆的教會中
學。當時的中學是9 年制,要學的東西很多,數學、理化、歷史、地理、拉
丁文、德文、法文、勞動等等。每週有36 節課。阿登納是個勤奮的孩子,在
學校裡常得老師的表揚。在中學裡他對文學、藝術、歷史、自然科學都發生
了濃厚的興趣,他幾乎對所有的一切著迷。家裡簡單的機械都被他拆修過,
他常常鑽到教堂和博物館幾小時幾小時地凝神看裡面的藏畫,他會向他認為
每一個能夠告訴他一些知識的人追問關於宇宙終極的問題,並且他每天不厭
其煩地伺弄他的花草和小鳥。這些愛好他一生都保有。當他當上聯邦總理之
後,他幾乎每到一個國家,總是提出要參觀當地的博物館,長年的興趣與修
養的積累使他有著很高的評鑑水平。他最喜愛的一幅畫是斯特凡·洛赫納的
《薔薇叢中的聖母》①,畫中的聖母瑪利亞貞潔而嫻靜地懷抱聖子,姿態優美
動人。他始終感到畫中的聖母透
出一種偉大的愛和偉大的孤獨感。他每次形容起這幅畫時,總
是富有詩情畫意。
阿登納的家鄉位於德意志西南部的萊茵蘭,這裡一直是德意志思想、文
化比較發達的地區。科隆是萊茵的中心,靠近法
國,大革命②的自由民主思想曾經一度在這兒興盛,和德意志其它地區相
比,萊茵在思想上相當開放,接近於西方,有自
由主義的傳統。大革命失敗後,西歐一些自由主義者逃到萊
茵,帶來了啟蒙思想,因而萊茵人從不認同於普魯士傳統,直
到普魯士宰相俾斯麥透過王朝戰爭用“鐵和血”統一德意志,
將萊茵納入版圖之後,萊茵人仍為他們的自由傳統而驕傲。
少年阿登納像海綿吸水一般地拼命吸取萊茵的思想文化。他最早得到的
一本書是萊茵民間傳說集,那是他用幫助母親挑
花和在圍裙上釘紐扣賺的錢一分尼一分尼③攢起來買的。他還用這些錢訂
了一份美術月刊,上面刊登著各種繪畫和雕塑學
派的精美複製品。他把這些看作他十分珍貴的財產。他漸漸地
熱愛讀書了,他念了索菲·韋里斯赫夫爾的許多著作,她幾乎
每年出一本厚厚的書,描寫在那炎熱而遙遠的南美洲所發生的
故事。他讀完了儒勒·凡爾納④和卡爾·邁⑤的全部作品,經常神遊在凡
爾納的探險世界。從中學六、七年級開始,他花大
量時間來研究藝術史。從十六歲開始,他每年的聖誕禮物都是
一本約瑟夫·康拉德①的小說。他喜歡聖誕節第一天從教堂回家後坐在聖
① 斯特凡·洛赫納(stefanLochnerl410—1451)晚期哥特式科隆畫派的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