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自己寶貴的、不應該錯過的感覺和經驗……要使用自己滿意的、非功利性的詞和句子,要對印刷體及頁邊的寬度情有獨鍾。
3。 歷史的衝動。渴望看到事物本來的樣子,希望揭露事實的真相,並將其儲存起來供子孫後代使用。
4。 政治目的。渴望沿著某個方向推進這個世界,認為“藝術與政治無關”本身就是政治態度。
技術讓影象的傳播變得越來越簡單
20世紀,在包括橫掃各大洲的兩次世界大戰在內的130場大大小小的戰爭中,大約死了億人,多於1900年前死於戰爭的人數總和。但是這一百年所取得的技術與物質層面的進步,也超過以往一切時代。
20世紀人口爆炸來源於兩個領域的空前發展:醫學和農學。醫學和農學的發展使更多的人免患惡疾,免遭災荒,大大延長了人類的壽命。1900年,美國人均壽命47歲,1984年72歲,1999年75歲,21世紀末將達到101歲。
20世紀還是汽車代替馬車,電腦輔佐人腦,人類登上月球,電視左右生活的技術時代。新聞媒體由文字印刷發展到聲音傳播,又發展到影象“遙”播。過去,希特勒可以使自己的國家與世隔絕,控制人民的資訊渠道。今天,電臺廣播已經跨越國境,電視訊號、網際網路幾乎覆蓋世界。
技術革命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但只有人才能解決自己造成的問題。技術可以解決物質問題,但是不能解決政治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曾經擁有最先進的武器,由於其國家社會主義價值觀與世界不接軌,背離了世界規則,最終慘遭失敗。
現在對大眾影響最大的媒體,首推電視。我個人認為,成為優秀的電視記者十分困難,後工業時代的龐大機構嚴重束縛了記者的機動靈活。
電視是後工業社會高度技術化的產物,往往代表一個巨大權力集團的集體利益,集體選題、集體撰稿……最終以一個主持人的表演方式呈現給大眾。由於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