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東的這番話轉告了聶榮臻,並笑著對聶榮臻說,你這個魯智深,同那個魯智深可不一樣喲。魯智深醉打山門,把寺廟破壞了,你卻保護了五臺山的寺廟。
1939年1月,聶榮臻寫了份晉察冀初創時期情況的報告,著重敘述了晉察冀發動群眾、依靠群眾、開展游擊戰的經驗。毛澤東閱後,大加讚賞,當即決定將報告單獨成書,在延安、重慶兩地出版,並親筆題寫了書名《抗日模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還執筆為書作序,稱該書“是十分寶貴的”。朱德、王稼祥也分別作序。
《抗日模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是第一本系統介紹八路軍堅持敵後抗戰的專著,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擴大了共產黨、八路軍的影響。
1945年9月,毛澤東在重慶談判的時候,針對國民黨的軍事挑釁,曾給聶榮臻等人發去電報:你們越多打勝仗,我們在這裡越安全;你們越多打勝仗,我們談判就越主動。
聶榮臻心領神會,領導晉察冀軍區部隊對國民黨的軍事進犯進行了自衛反擊,先後進行了上黨、邯鄲和綏遠戰役,大量殲滅了入侵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隊。
全面內戰爆發後,聶榮臻在毛澤東的領導和指示下,先後指揮了大同集寧戰役、正太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堅守和發展了大片解放區,為屏障東北,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進入北平後,聶榮臻經歷了他一生中最繁忙的時期。此時,他已身兼6職——###華北局第三書記、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華北軍區司令員、平津衛戍區司令員、北平市市長、北平市軍管會主任。
聶榮臻一身多職,用日理萬機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他後來也在###中說:建國前後他“很是忙了一段時間”。
新中國定都北平,作為華北軍區司令員兼平津衛戍區司令員,聶榮臻深知肩上擔子的份量。
人民解放軍入城式之後,聶榮臻首先抓了穩定華北的兩件大事:一是迅速改編國民黨軍傅作義部20萬起義部隊,二是剿滅土匪,根除匪患。北平的社會治安狀況,干係重大,影響極大。
在聶榮臻卓有成效的領導下,這兩件大事進展順利並大獲全勝。僅僅半年時間,北平人民就第一次享受到了和平與太平的幸福。聶榮臻還沒有喘口氣,毛澤東又指名道姓,讓他擔任開國大典閱兵式總指揮。
身兼7職的聶榮臻感到分身乏術。由於新中國成立在即,他只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開國大典上,集中在開國閱兵上。
當他走上閱兵總指揮這個新崗位時,距離開國大典只有50天時間。受閱部隊的選調和編組、閱兵程式和訓練,等等,都還沒有最後確定下來,都需要他親###板,心裡著急啊!他多次主持召開閱兵工作會議,聽取受閱部隊的情況彙報,還多次到先農壇、北苑、黃寺等受閱部隊營地指導訓練。
五大書記不約而同請聶榮臻出任閱兵總指揮(4)
聶總不僅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還具有良好的軍人素質和不同尋常的將帥風範。他深知,從前線打仗轉到在直線加方塊的操場上走佇列,對流血負傷、戰功累累的指戰員們來說,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他說:
“我們這支軍隊走過雪山草地,從金沙江到黑龍江,從長白山到南海邊,英勇作戰,一往無前,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勝利。在這次閱兵中,我們一定要展示出這種精神風貌。”
聶總雖然是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指揮官,什麼惡仗硬仗都打過,但此時他卻不得不十二萬分的細心,對各受閱方隊的領導語重心長地叮囑:
“……別看這些事小,一旦馬摔在天安門城樓下,裝甲車開不動了,整個閱兵不就亂了套麼?我們打了幾十的仗,才迎來這一天,歷盡艱難,我們要倍加珍惜。”
“這次閱兵是建國後第一次,全國人民看著我們,還有外國客人參加,一定要下最大的決心搞好,儘可能搞出高水平來。把一支佇列整齊、步伐一致、軍姿嚴整的人民軍隊的精神風貌展現給全國人民,展現給全世界人民。”
開國大典時的防空問題,是聶榮臻最為關注、重點佈置的一項工作。
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面勝利的時候,國民黨空軍的空襲也日益頻繁起來,人民群眾經常處於被空襲的危險和驚擾之中。
針對這個情況,中央軍委早在1948年8月9日就提出了對城市要地實行“積極防空”的方針。1949年4月,聶榮臻兼任平津衛戍區防空司令員後,對防空工作一直抓得很緊,腦子裡始終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