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矛尾處的彈射竹片繃得緊緊的,在“嘎嘎”作響。鄭五候知道這東西瞬間就會要了他的命,他沒有龜衣那樣的脊背,但他要是不爭取時間做點什麼的話,倒是可以變成個刺蝟樣的脊背。所以他在使勁,在彎腰,他要爭取在“鳳嘴飛矛”射出之前鑽出網眼。
就鄭五候這粗壯身胚能鑽出網眼?不可能,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那他是要幹什麼?他是要將水磨生鐵刀杆鑽出網眼。
鄭五候學的是圈兒刀,也就是“旋刀法”。這種刀法雖然沒什麼招法變化,但它也不是單純地抓住刀杆旋轉砍殺,這刀法中還有個小圈和雙圈。這兩個圈的變化不是依靠人的旋轉來達到殺敵的目的,而是透過朴刀本身的巧妙設計和機括控制來實現的。
為什麼鄭五候的朴刀是水磨生鐵桿的,而不像一般人用的白蠟木杆或是棗木杆,就是因為這刀杆中裝有機括。這把雙刃朴刀又叫作“如意三分刃”,它的刀杆在刀刃與刀杆連線處可以脫開變做鏈條連線,在距離刀杆尾部一尺左右也可以脫開變做鏈條連線。完全脫開後的刀形有些像三節棍。傳說中二郎神的三尖兩刃刀能夠拐彎傷敵,這刀就是據此所悟製作而成。當然,這刀也可以只脫開其中一處來使用。“旋刀法”中的小圈就是指單旋刀頭或杆尾,雙圈就是頭尾一起旋動。
“如意三分刃”還有一個最毒的殺招,那是在旋身砍殺中遇到高手往外格擋時,可以突然脫開刀頭或刀尾,改變砍殺方向,出奇不意地傷敵。
鄭五候心眼太實,刀法上太多變化他接受不了,所以魯聯和魯承宗便在刀的設計上下了好多功夫,並請關外鐵工奇匠任火旺精心打製而成,達到以刀設巧的目的,從而來彌補他技擊招式上的缺陷。
你想,有誰會提防一把水磨生鐵桿的朴刀會突然變軟轉折,會突然拐彎改變砍殺方向。讓人更難想到的是五候這樣一副粗笨老實樣會在拼殺中突然出陰招。只有對手想不到的,才是可怕的,才最有機會一擊即中。
鄭五候看得出刀刃部分太寬,伸不到外面去,所以他彎下腰,將刀杆尾部伸出了網外。機括開啟,尾部一尺多長的一段鐵棍變做了鐵鏈連線。雖然彎著腰旋轉杆尾有些困難,但五候憑藉著身子的原地扭動,還是旋轉起來。
這個旋轉來得恰到好處,棍形剛剛施展開,“鳳嘴飛矛”就下來了,真是如同雨點一般。大多的飛矛射在地面青磚上再高高彈起。還有一些矛射在沒有被五候剛才旋砍時劈碎的椅几上,幾枝矛排列著,近距離、高密度地一起射入,和重物砸在這些椅几上沒什麼兩樣,頃刻間就讓那些還算完整的椅幾粉身碎骨。
其實擋走“鳳嘴飛矛”的只需要舞動一個恰到好處實實在在的棍圈。五侯舞動的棍圈雖然不快,但其中的確有一個這樣的棍圈,而且還奏效了。不但是射向五侯的飛矛被擊打後飛濺開,而且旁邊齊整整射下來的“鳳嘴飛矛”也撞開一片,攪裹作一團。
一時之間,堂前間裡是飛矛亂飛,木頭碎片亂飛,地面青磚的磚屑亂飛。
旋轉開的杆尾展開後是一個直徑兩尺的圓圈,本來足可以保護住鄭五候的身體。但是由於他是彎著腰的,所以他就儘量將旋轉成的圓圈往上身那邊靠。棍圈太靠頭部了,五候有些像沙漠裡的鴕鳥,只顧頭而不顧尾。兩枝飛矛偷了個空劃破了他的臀部。
“鳳嘴飛矛”的扣子落盡了,飛矛散落了整個廳堂。一般這樣密集的殺招釦子都是淨扣兒,不會用濁扣兒。因為在這釦子之下,要麼你是高人一早兒就解釦松弦收不住你。但凡你落在釦子之中,就很難有生還的機會。除非……對家的險惡程度是魯家這些半身江湖半身工的人很難琢磨的。
鄭五候沒感覺到臀部的傷口疼痛,那傷口給他的是一種麻癢的感覺。五候斜眼看了一下腳步的幾枝“鳳嘴飛矛”,亮閃閃的矛頭上有些藍瓦瓦的顏色,他知道那是泡過毒的。自己中毒了,但這資訊並沒有讓他慌張。中毒受傷對他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有許多應付這種情形的方法。就拿目前這情況來說,他就有兩條路好走。要麼平心靜氣放緩血流氣息,等別人來相助;要麼想辦法迅速掙脫裹在身上的“韌藤馬鬃網”,去找人給他解毒。
是的,五侯有辦法對付毒傷,可是他應該選擇哪種方法呢?呆這裡不動就雖然堅持的時間長,可是就能保證有人來解救他嗎?掙脫馬鬃網雖然可以短時間找到人解救自己,可是這樣使血流加速、毒隨血行,那會不會在他找到人之前就毒發無解救了呢?
這是兩種很難選擇的方法,但一個聲音的出現讓他想都沒想就做出了決定。那聲音是魯天柳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