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江湖,可嶽不群不同,他肩上的重任,絕非是獨行俠所能想象的。他練得是祖輩們留下的武功秘籍,身上有列代祖師為他打下的赫赫名頭,從小生在華山長在華山,又怎麼能棄華山於不顧?。
武功也罷名頭也罷,既是好處也是責任,更莫說生養教導之恩了。嶽不群沒有放棄的理由,也沒有鑽進深山老林去練功的負分。嶽不群肩膀上揹負的是華山派的生存、崛起。
所以他不得不將精力過多的放在門派的發展上面。原著裡嶽不群對於一些能在江湖中出風頭的事情做的很是起勁,無論是追殺禍害武林的惡匪,還是幫助華山周邊地區清理強盜,他每次都會拼勁全力的跑出去處理,然後為門派賺取名聲。
在為華山派恢復名譽的同時,嶽不群修煉的時間自然被無限的壓縮,若是這種情況下還能把武功練得比左冷禪還高。那隻能證明兩件事,第一嶽不群是穿越的,開了金手指;第二嶽不群資質奇高,高到了慘絕人寰驚天地泣鬼神的地步。
----------------------------------------------------------------------------------------------------------------------------------------------------
周不疑用上了紫霞神功,也是無奈,手中的長劍只是凡鐵打造的華山派制式長劍,不過黑夜之中吉良慶長又怎地會去注意對手的臉色?吉良慶長只是將唐竹、袈裟斬、逆袈裟、左雉、右雉、左切上、右切上、逆風、刺突一一使了出來,打了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吉良慶長覺得不對了,怎麼這麼久還不能決出勝負?須知道高手過招,絕無一打便是三天三夜的場景,打了那麼久莫說體力撐不住,內力和心力的消耗,更是讓人難以承受的。念頭一轉吉良長慶就知道,這貨是在拿自己練劍。吉良慶長自然就不願打下去了了。不管周不疑如何勸說都不願繼續動手,於是這次比武只能草草了之。
第二日,福威鏢局安排了一艘大船,送吉良慶長迴歸日本勸說吉良家家督。而周不疑寫好了一封信讓福威鏢局送回華山之後,便準備出去好好遊覽一下傳說中的如畫江南。首先第一站,就是大名鼎鼎的浙江金華府。
金華府大名鼎鼎在何處?又為何能吸引豬腳將其定在遊覽江南的第一站呢?
謝謝大家支援,今天來噴的那孩子,下次買一個沒有名字的初v號吧。你這號。。。等級為零也就罷了,名字還一串數字。。。其實買一個可以改名字的躲不了幾個錢。噴人總得要成本的。
當然最好還是你自己認真寫,或許你一天五六更,第一就是你的了呢?
;
第八章 金華遇上老熟人
乘坐著遊舫,周不疑在錢塘江上漫遊。弄了一根魚竿,一副漁夫的打扮,人道他是在垂釣,可在內功通玄的大宗師眼中他卻是在練功,
紫霞神功,是取一日晨曦,大日初升之時的那一縷氤氳紫氣練功。可這紫氣如何去取?取了之後又如何煉化?這都取決於修煉之人的境界。
周不疑盤坐舟船之上,一排姜太公釣魚的模樣。已是處於極靜之中了,可岸上人看來,他卻是動著的。可這到底是動呢?還是靜呢?若說動,周不疑端坐舟船,渾身無一處肌肉在動。可若說沒有動,又怎的從在江上移動?
動的是人呢?還是船?抑或是別的什麼?若以佛家看來,這人也沒動,這船也沒動,動的是心。然而那不過是佛教的口頭禪罷了,與人辯論佛法或許有用,對於修行紫霞神功,卻毫無益處。
自福建來浙時,周不疑在船上無事可做,站在船頭看著滔滔江水,兩岸風光,引發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然而動靜之說豈是那麼容易想通的?心性躁動之下,氣血逆行,淤積於胸,一口老血噴了出來。船上眾人一陣驚詫,連忙將其扶到椅子上坐下。養傷期間,周不疑順手從架子上拿了本書來解悶,卻正是濂溪先生的《周元公集》。這一看,可就入迷了
明初理學極盛,號稱理學之宗的周元公敦頤的《太極圖說》、《通說》等文也多為時人多背誦,不說以其考取功名(實際上也考不了,明代八股文只考五經正義和四書章句集註的內容,當然八股文得成化皇帝也就是當今的永樂皇帝的重孫子的兒子當皇帝的時候才創出來收拾普天下的讀書人的。明初多是國子監監生入仕為官,科舉只是在永樂之後才興起的。),便是與友人探討學問之時引用其中章句,也是極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